康熙后清朝国库存银各是多少?高低最多相差八百倍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左都御史,原题:《康熙以后各朝国库存银是多少?最高和最低时相差八百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劳累一生的雍正帝驾崩,第四子弘历继位。雍正从康熙晚年的困境中接过大位,历经十三年的艰苦改革,让大清朝重新焕发了新气象。
康熙去世的时候,大清国库之中存银仅为八百万两,而雍正去世时,大清的国库存银为六千万两,而这个数字在乾隆朝再一次被刷新。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乾隆朝之后,国库的存银情况。
清代中央财政结存最高的一年,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户部银库黄册统计,这一年的财务数据为:旧管,7466万;新收,1811万;开除,1095万;实在,8182万。
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个名目,合成“四柱”。四柱清册为大清传统会计法,创立于唐代,沿用至清末。用现代会计术语,四柱分别相当于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与期末结存。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一百多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攒下八千余万两银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谁能想想到,再过七十余年,国库里的实在银两竟比不上当初的零头。且看是如何败家的。
最大的败家子,不是别人,正是乾隆皇帝自己。在他手上,固然取得了最高的实在存银数,然而,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不过二十年,六千万两银子没了。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边疆的战事,名园的兴造,外省的巡幸,诸凡所谓“盛世”必须的文治武功,处处皆要花钱。乾隆大胆施行“积极财政”,钱就是这样给造没了。
钱没了,乾隆皇帝还挺安逸,自称“十全老人”,以为旷古未有。其子嘉庆皇帝却是一点也乐不起来,只能汲取教训,稳健理财,不再追求虚头巴脑的盛世风光,在他去世的时候总算扳回一局,卸任时留下二千七百万两。
继位的道光皇帝,克承父志,崇俭去奢,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度创造了三千三百万两的佳绩,颇有恢复元气的指望。
无奈,道光帝八字不济,时运不佳,注定命不该富。陡然与国际接轨,遭遇了鸦片战争,军费及赔款花费巨大,最终导致巨亏。道光三十年(1850年),国库仅存银八百万两。
然而,到了咸丰继位的时候更惨,登基之初便与太平天国大开内战,敌占区的赋税收不上来,各地军队的费用却不能少,于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时候,实在这一栏填的数字是1696897两,创历史新低。
不过,最惨的是,这169万还不是真金白银,只是账面数据,经过审计,当年的库存实银只有118709两。就这么点银子,还不如民间一位富豪,和鼎盛的乾隆朝相差竟达800倍。这还让人家怎么愉快地当皇帝。当时若是有退出机制,我敢赌五毛钱,咸丰帝还真会选择辞职不干。
迫不得已之下,咸丰皇帝将紫禁城内的值钱的重金属全部熔化,即便是用来防火的大铜缸也没放过,所得全部送往前线充当军饷,这日子过得实在是紧巴巴。还好他的一生总算是熬过去了,国库多少还有些散碎银子。
到了同治、光绪时,日子就更紧巴了,各种战败、各种赔款接踵而至,大清的国库已经空了,沦落到要去各国银行贷款的境地。到了宣统时,只干了三年皇帝就退位了,连皇宫小朝廷的生活费也要民国政府施舍,为贴补家用,暗地还干一些倒卖国宝的勾当。
大清国库的明细账,说白了就是一部王朝的兴衰史,银子就是国家的根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