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工精良的商代兵器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共出土有232件青铜兵器,品种有矛、戈、勾戟、钺、镞、剑、刀、匕首、胄等,这批锈迹斑驳的青铜兵器形象地向后人展示了三千多年前奴隶主贵族为掠夺土地和奴隶而征战、厮杀的场景。这里我仅选取其中的钺和胄作一介绍。钺的形状颇像后来的大斧,是古代用于砍杀的兵器或刑具,也可作为彰显权威的仪仗器。史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誓师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纣王兵败自焚后,武王又以黄钺斩纣头,以玄钺斩纣二嬖妾之颅。

  新干出土的这件青铜钺的钺身较宽,刃部微弧,整体形制刃宽大于肩宽,长方形内,内部无穿,两肩有对称的长方形穿,器身中间上部有一形似阔嘴的长方形镂孔,露出两排三角形利齿,且环饰一圈燕尾纹;肩下方及周边均饰云雷纹带,纹饰线条粗犷;两侧边亦压印有凹凸不平的燕尾纹。器表还残留有清晰的织物包裹痕迹。该钺通高36.5厘米,重11.4公斤,是新干商墓出土的六件青铜钺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在国内同类出土物中也属罕见,故被誉称为“中华钺王”。

  胄是古代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秦汉以后又称兜鍪,宋人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云:“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胄多呈圆顶帽形,左右两侧和后部向下伸展,可以同时保护头顶、面颊和颈部。胄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商代晚期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道内就曾一次出土140顶青铜胄,至战国以后铁胄便逐渐取代了青铜胄。

  新干出土的这件青铜胄同样形似圆帽,表面铜色绿中带黄。其正面有直通头顶的脊棱,顶部有一圆管,用以安插缨饰。正面以脊棱为中线,饰一浮雕式兽面,双耳作斜长方形,双角斜上外卷。它应该是一件实用器,作战时戴上既可对士兵头部起到防护作用,那怪异狰狞的兽面装饰也可对敌方产生一种威慑力量。该胄通高18.7厘米,内径21×18.6厘米,重2.21公斤。虽已历经千秋岁月,胄身却未见有锈蚀之处,依然光滑透亮,坚固如故,当时精良的铸铜工艺技术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