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与历代皇帝的不解之缘
2018-02-26 23:13:47 来源:玉满斋 已浏览次
和田玉与中华文明是这本书的一条清晰脉络。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久、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而且从未间断。而和田玉在中国如此地位的原因与和田玉自古就是帝王将相的钟爱之物是分不开的,和田玉与皇族的独特情缘在一部分上造就了现在和田玉在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和田玉与历代皇帝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从周代祭天的礼器,秦国的传国玉玺,明代的子冈牌等都是采用和田玉制成。中国历史上的三位皇帝痴迷于和田玉,秦始皇,宋高宗和乾隆皇帝,其中乾隆皇帝可以称为“玉痴皇帝”。
随着历史的进程,如在春秋战国玉文化的演变期,各诸侯国之间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来往,都离不开精美的玉器,仅这一时期新疆提供的和田玉就有1100吨左右。
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玉文化的发展期,和田玉大行其道,秦始皇的“传国玺”开创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以上等白玉治印和精密的白玉器皿彰显皇家气派的千年风尚;之后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如清代两百多年用的玉玺,现存故宫皇极殿的25方,其中除2方分别用的木和金外,其余都是用的玉石,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秦代李斯写的《諫逐客书》中就列举了四件当时的稀世珍宝,其中一件即为和田玉。《左传》也记载了许多诸侯王之间用玉为礼物进行交往的故事。
到隋唐玉文化的繁荣期,精美玉器玉材基本上用和田玉,并以白玉为贵;宋朝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超过唐代,于田国将玉列为贡品的首位;元朝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开采,《渎山大玉海》(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开创和田玉山料琢制大型器物的先河。
喜玉的宋高宗
宋高宗是非常喜玉的一位皇帝,据记载,大臣张俊进奉宋高宗的宝物中,仅玉器一项就有新旧玉器共42件,可见他对和田玉的热爱。
宋代宫廷中对玉器的需求量非常大,不仅使用大量玉礼器、玉酒器,还使用体积较大的玉陈设和玉法器,制造这种大件玉器的材料,有些是通过外交途径直接从新疆得来的。从目前发现的宋代玉器和文献记载来看,宋代制造的大件玉器确实很多,其中不乏宫廷玉器,宋宫廷对玉材的使用也非常重视,对所得玉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排定,还要权衡重量排定档次。“宣和殿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等排定,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
从唐代起,新疆便将洁白珍贵的和田玉作为贡品,进献给历代的皇帝,轻则一块玉石几百斤,重则一块几千斤,甚至达到几万斤!从南疆的和田,运送到内地的京城,要穿过漫漫的沙海和杳无人烟的河西走廊,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完成这一艰难运送使命的。
玉痴乾隆
而在和田玉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和田玉帝王时代,非乾隆皇帝时期莫属了。据说当时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内还为和田玉专门设立了两个玉器造办处,这个机构就类似于现在的某某专供,是专门督办和雕刻大量的,只为朝廷定制各种玉器的地方。
而和田玉在清代得以发展的原因是,清代平淮战役取得胜利后,新疆直接归入清政府管辖,和田玉贡品被源源不断送入紫禁城,乾隆皇帝特制碧玉大盘刻诗纪念。在当时的乾隆年间,上至皇帝专用的玉玺,下至吃饭用的碗碟,都是用大量的各种玉器精雕而成的,当然这使用最多的要数和田玉了。
乾隆皇帝是个风雅的皇帝,得到一件珍贵的玉器,乾隆总是题诗吟咏,或表示愉快的心情,或对古人工艺的赞叹,或对其用途略加考证。对于当代所制玉,则是记叙其经过,以为传承有续。仅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八百首,仅现存的《御制谷璧诗册》就收录了他在乾隆辛巳年至庚戌年所作咏叹玉谷璧诗54首,体现了他对谷璧的喜爱。
早在乾隆整顿吏治时,就对玉石这种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独钟。每年各地官员上供朝廷,总少不了美玉,这最能讨得乾隆欢心。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发不可收拾,总是想尽办法谋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贡之外,他允许上贡的官员随时进贡,最多的官员一年可以上贡三十多次,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于市场价格的钱回赠上贡官员。
这位皇帝对和田玉的雕琢工艺上,也是追求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大程度上接近于完美。每件玉料送达内廷,乾隆都要根据每件材料的特点,亲自审批玉料的定制器物,因材施工,并且亲自为玉器定级、鉴别,就连玉器成品需要配置的木托等都是他亲自看办。
乾隆最爱的珍贵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里。百什件共分为9层,抽屉中有每件玉器专用的小格子。《弘历鉴古图》是一个叫丁关鹏的宫廷画师所做,真实地描写了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情景。
清乾隆白玉鹿鹤同春双耳活环瓶
乾隆还为他的儿子后来的嘉庆皇帝起名叫颙琰,琰是美玉的名字;永琰的十六个兄弟也都以美玉的名字命名,乾隆自己则被后人称为玉痴。
玉石经长期佩戴之后,受人体皮肤的影响,自身的光洁度等也会有所改变,古人认为这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自然对玉有好感。但是,掀起玩玉高潮的是乾隆。乾隆如此嗜玉,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员为讨好乾隆,到处搜求好玉进献,自然也带动了玩玉的风气。
乾隆去世后,清朝的国力迅速衰落,因此对玉器的需求大大减少,玉器的制造开始走入低谷。嘉庆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叶尔羌停止进贡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后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进贡再也没有恢复。
不过,除了上述的几位皇帝,慈禧太后也是对和田玉情有独钟的,据说慈禧太后驾崩前,亲自选了一块大的和田玉青玉作为自己停棺的大玉座,但是当玉石运送在半路上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驾崩了,玉工们就把玉石砸了。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虽然如今人们爱玉不如历代皇帝奢侈,但爱玉之心却是相同的,和田玉饱载着几代皇族及人们的热爱,到如今被这么多的藏友们所推崇,这是千百年继承而来的玉文化,和田玉是中国人的骄傲,玉文化也必会在我们心中永驻。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