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落葬时如何祭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谈及死就会涉及到“做七”。民间对于做七也十分有讲究,有做七也必有落葬的程序,而落葬在整个丧葬仪式显得非常关键,因为这往往是整个仪式的休止符。人们往往也会选择一个适宜落葬的良辰吉日将逝者安葬。那么,在骨灰落葬中我们要如何祭拜呢?

  

  第一步:选个落葬吉日

  

  人们常认为选个好日子为逝者落葬能够阴泽后代。因为丧葬吉日不可忽视。那么选择丧葬吉日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以下几种选择方式:

  

  (1)热灰葬

  

  要求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落葬。这是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落葬日确定方法。“热灰葬”盛行是基于“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认为“早入土,早为安”。

  

  (2)七里葬

  

  要求人故世后49日内落葬。由于“热灰葬”常常要先落葬后竖碑(墓穴加工来不及),故将落葬时间由遗体火化后3至7日推到人过世后49日内。选择“七里葬”也是受“早入土,早为安”观念驱使,因而也可以理解为热灰葬。

  

  (3)圆满葬

  

  也叫“祭日葬”,表明逝者从生到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现生命回归。“祭日葬”不适合非正常死亡,只适合自然死亡,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选择“祭日葬”可以把逝者骨灰寄存在墓园,直至周年祭日再行落葬之礼。

  

  (4)黄历葬

  

  也是最常见的,看黄历上显示哪天是“宜安葬”的黄道吉日。

  

  (5)节日葬

  

  我国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庆日中已经形成祭祀风俗的,都可以作为落葬的吉日。具体有以下月了个重要节日

  

  【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将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是为大官赐福日。早在汉代,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吉日,现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为地官赦罪日(鬼节)。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带丘祭品到坟上祭奠祖先,与清明节扫墓相似。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为水官解厄日。《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宫排忧解难。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现已被列为国定小长假,对于落葬,自然也可称为吉利的日子。

  

  【冬至节】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

  

  【大寒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样。

  

  第二步:迎接骨灰

  

  大部分家属办完丧事后,会把逝者的骨灰寄存于殡仪馆中。那落葬前首先要将骨灰迎接至落葬墓园。期间要注意些什么呢?

  

  答:骨灰盒要摆放在接送车辆的最前排,上面盖好红布。接走时,家属不回头。

  

  类似汇龙园这样的上海墓园,会提供免费接骨灰免费寄存骨灰,家属不亲自去,骨灰放置在特殊的箱子中,骨灰盒不重叠放置。

  

  第三步:落葬前的准备

  

  落葬前要带些什么?

  

  (1)带好预约的落葬通知书

  

  (2)准备好祭祀用品

  

  (3)若骨灰寄存在墓园的,要带好领灰凭证

  

  (4)联系落葬工人(实际操作中,只要先联系业务员即可,他们会帮你安排好,也会提醒你要带什么)

  

  第四步:落葬仪式程序

  

  落葬过程中要做些什么?

  

  (1)全体成员在墓穴前站立,并对墓穴行注目礼

  

  (2)落葬工人打开墓盖或墓套,若有骨灰盒的保护壳,把它取出来待用

  

  (3)逝者家属用少量黄纸或锡箔放入穴内,点燃,进行暖穴礼(不要过热,否则封穴后会产生水蒸汽)

  

  (4)将骨灰盒请入骨灰盒保护壳内。打开保护罩,逝者亲属把垫底用的随葬品放入保护壳,再把骨灰盒轻轻放入,亲属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顶部放一些随葬品,落葬工人把保护罩盖上。随葬品通常选择陶、瓷、铜、玉、水晶和生前爱好的一些小饰品等材质制作的物件,因为这些材质的随葬品不易风化,可以陪葬久远。

  

  (5)双手捧骨灰盒,将其轻轻放入穴位中

  

  (6)落葬工将福荫土撒入骨灰盒周围,将四周紧紧裹住。

  

  (7)落葬工封穴

  

  (8)亲属签字确认

  

  第五步:落葬祭奠仪式

  

  落葬祭奠的时候要做些什么?

  

  (1)点烛上香

  

  (2)奏响祭奠音乐(可以省略)

  

  (3)敬献供品

  

  (4)敬献鲜花并致词(恭读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5)其他亲属依次出场敬献鲜花、真情倾诉、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6)焚烧祭文

  

  (7)礼成(将可食用的供品带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有传统说老人墓前祭奠过得食品,孩子吃了会聪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