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釉里红天球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到天球罐,首先得简叙天球瓶的发轫:天球瓶创于明永乐,这一器型和西亚、中东一带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明永乐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其足迹远涉波斯湾、东非一带,不仅带回了烧造青花瓷的原料——“苏泥勃青”,同时也带回了一大笔出口瓷器订单。按订单的器型、纹饰要求,烧造出一批具有西亚风格而中国本土未有的瓷器器型、纹饰,比如水注、无档尊、花浇、卧壶、双耳扁瓶、抱月瓶、天球瓶等等。

 

  自明宣德以后,天球瓶因种种缘故而停烧,直到清康熙时才有少量的复制。可以说,天球罐是受天球瓶的启发而创于康熙中期。小口小球形的,雅称“苹果尊”;大口大球形的,直呼“天球罐”。但康熙天球罐传世稀少,在当今诸多的瓷器图录中亦难见其影。

 

  这件天球罐(见图),通高18.5、口径10.2、胸径20.5、足径10厘米,除口沿有小磕痕外,完好无损。造型,罐口圆凸唇,圆弧短颈,球形罐身,滚圆卧足。观其整器造型,直是一个“圆”字了得。釉,罐内外通施康熙中后期的高白釉,亦称粉白釉,釉色柔和细白,肥润而半透明,晶莹光亮。青花,用的是康熙时最好的国内浙料,色泽鲜艳呈宝石蓝色,莹澈明亮。青花呈色达到料分五色,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人称“青花五彩”的艺术效果,尤其是两片石岩的分水画法,是康熙典型的品牌标志“斧劈皴”。釉里红,在葡萄纹饰的右边隐现出红葡萄纹,左边也有,但要用放大镜才可以看出一些红色小斑点。余以为,由于施铜料过少而窑温又过高,才造成釉里红被烧飞的现象。

 

  绘饰,两片石岩间搭一支架,一株老葡萄的蔓茎左右上下缠绕着架枝,在茂盛的葡萄叶下垂挂着一串串晶亮的半生半熟的果实。一只讨人喜爱的松鼠,凝视垂涎一串葡萄欲食之。在右片石岩之间伴长着两枝牡丹、一丛兰花。整器与纹饰寓意为高官(罐)贞洁(兰花)、多子多孙(松鼠、葡萄)、富贵万代(牡丹)。

 

  在这件粉白釉色的天球罐上,绘饰如此绝妙写实的“青花五彩”松鼠葡萄纹,堪称是一件难得的康熙民窑青花瓷中的精美作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