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康顺福佑的小克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是国之珍宝,为众人所乐道,而大克鼎的“弟弟”小克鼎则鲜为人知,小克鼎就珍藏在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这只西周孝王时期(公元前10世纪末)的传世品小克鼎,为国家一级文物,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

 

  小克鼎又叫膳夫克鼎,为西周克氏家族一组礼器中的一只,小克鼎高28.5厘米,口径宽29厘米,重12.54公斤。鼎为圆形,直环耳,方唇宽沿,口稍敛,腹略鼓,兽蹄足。耳上饰有三头夔纹,颈部饰以窃曲纹(波曲纹),腹部饰环带纹,足的上部饰有兽首纹。鼎的内壁铸有72字铭文,铭文8行72字,其中写道: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克作朕皇祖季宝宗彝。克其日用联辟鲁休,用介康、纯祐、眉寿、永命、灵终。万年无疆,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翻成今天的话大概意思是:周王命令膳夫克到东部新都成周洛阳发布命令,整肃王的部队成周八师。就在这一年克作了这批纪念其伟大祖先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的宝贵彝器。克每日用它来祭祖先,同时也就每日在宣传他的主人周王的厚重美意。用来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愿克万寿无疆,克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批彝器。

 

  小克鼎的主人克氏家族是西周孝王时期的大贵族,克曾担任过周孝王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并且负责向下传达周天子的命令。正是由于克的祖父师华父辅佐周王室管理国家建立功勋,才赢得周天子铭记师华父的伟绩,从而不忘提拔其孙克为膳夫。克为了不忘周天子对自己的恩赐,不忘记祖父对家族的荫庇,遂铸鼎7只以为纪念。现所发现的两只,大克鼎即为克纪念其祖父师华父及周天子对自己的任用和赏赐而铸,小克鼎则为宣扬周天子美意和祈求自己子孙康顺福佑永远保持荣誉而铸。

 

  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实际上,无论小克鼎还是大克鼎,它们的器型应该是由商代晚期戌嗣子鼎的形制逐步发展而来,而戌嗣子鼎开始出现的厚沿、蹄足形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圆鼎铸造中的薄沿、柱足的式样。这样所铸成的鼎显得厚重沉稳,遂成为西周时期圆形鼎的常见形式。而鼎上所饰之波曲纹,也是一改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纹饰以威严神秘、狰狞可怖的兽面纹为主的格局,运用波曲纹的带状纹样,使观赏者产生一种韵律感,从而形成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上十分流行的主体装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