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叠翠山水图刻铜墨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铜墨盒的制作,全部手工打磨,颇费时间。做个好的铜墨盒,往往要几个月以上,甚至一年方能完工。铜墨盒往往是用紫铜做底和内胆,盒身、盒盖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还有白铜、黄铜、紫铜共用,名“二镶或三镶”,但较为少见。盒盖内嵌端石砚板,作掭笔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

  民国时期张樾臣的作品最为精美和最具代表性。张樾臣,名福荫。河北人。在民国初年开“同古堂图章墨盒铺”。张樾臣的刻铜有两个特点,一是将竹刻刀法“沙地留青”用于刻铜。变陈寅生的只能刻阴文小楷而为可以刻出阳文花纹,刻出的花卉极为生动典雅,使图案更趋丰富多姿;他首创在铜墨盒上刻汉印,采用治印中的“双钩浅刻”技法刻出汉隶,用笔圆润有力,结字秀丽,风韵典雅。二是他曾与当时许多名士文人如陈师曾、齐白石、陈半丁、王

  雪涛、丁佛言、寿石工、林琴

  等合作,由这些艺术家绘稿,供其刻用。他广结文化名人,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胡夔文在《困知斋诗存》中有诗云:“厂甸西头张樾臣,手拈铁笔仿周秦,满腔中有燕邯味,不似寻常市上人。”民国初年,虽然北京经营刻铜墨盒的店铺很多,但皆视同古堂为龙头。许多小店常是从同古堂买回刻好的墨盒,拓成拓片,根据拓片翻刻,有的甚至连底款都印上“同古堂”字样,但其刻工都不及同古堂制作的铜墨盒。同古堂刻制的铜墨盒,底款初为长方形竖写“同古”印记,后改用圆章,中间竖写“同古堂”,左右有“北京”二字,右“北”左“京”,这当是识别真伪同古堂的重要标志。

  此件民国“北京同古堂”印,署款“甲子”的叠翠山水图刻铜墨盒 见图 ,其刀法娴熟老到,构图疏密有致,图案朴茂华滋,气势豪迈,笔趣刀工有飘然凌云之气,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