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上的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器是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产品,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大文化条件下的精神文明产品,因此,任何时代的古陶瓷上都要打上生产它的时代的历史烙印。这种历史烙印是多方面的,物质的、文化的、观念的、道德的、工艺的、技术的,其中反映历史文化是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十多年前购藏的一只青花鼻烟壶就是记载明清朝代更迭的物质载体。

 

  这只清雍正青花图鼻烟壶高6.2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3.3厘米,足径2厘米。烟壶腹部用青花料精心绘制了一幅极为传神的“八旗进京”图。“八旗进京”是指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推翻了明王朝的李自成农民起义政权,进占北京,在中国建立清王朝的事件。“八旗进京”遂成为满清统治者及八旗子弟炫耀武功的标志性历史,并以绘画等形式记录。

 

  此鼻烟壶虽小,但于方寸间所绘人物图形一丝不苟,十分传神。画面以八骑满族将军代表八旗,个个神情高傲、踌躇满志,策马从寓意得胜的北京“德胜门”入城,一脸征服者的得意(图1);而城门口的迎接者为李自成起义部队退出北京后,重新身着明王朝官服的明政权在京遗留官员,拱手弯腰、低眉敛气,满身投降者的恭卑(图2)。在瓷质鼻烟壶上画“八旗进京”图纹饰,目前见到最早的是江西省丰城博物馆所藏的青花釉里红鼻烟壶(见熊寥、熊寰编著《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图版第18、19页)。自雍正、乾隆二朝相继推行满汉一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满、蒙八旗特权后,此类带有民族歧视性的绘画内容已绝少出现。

 

  青花“八旗进京”图鼻烟壶瓷质细白,釉色微青,青料深沉,特别是釉面显现之细小而密布的“桔皮纹”特征,都是雍正时期民窑产品的断代依据。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竖写款为雍正民窑常见仿官款识,书法笔力欠精,同雍正官窑同类款识差距明显(图3)。此器虽残,但可作认知雍正民窑同类器的好标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