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友鼎讲述的古代战争故事
2018-02-08 11:32:08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件西周晚期的圆鼎也是一件不可貌相的国宝重器。它于1980年从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西周窖藏出土。通高51.5厘米、重35千克,器表光素无纹,造型十分普通,但它腹内所铸的279字铭文,却记录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考古学家根据铭文及造型将其称为“多友鼎”。
多友鼎腹内所铸铭文分22行,铭文大意为西周晚期周厉王时期的某年十月,猃狁即匈奴,侵犯京师,周王命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多友在十几天内,共打4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人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战绩报告给周王,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铸造这件圆鼎以记其事。
周厉王名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代君王,他统治期间,繁盛一时的西周王朝已逐步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当时周王朝北方边患不断,日益强盛的猃狁民族经常向南侵袭,成为周王朝的严重威胁。据记载可知早在周夷王时,双方就曾在距丰镐二京不远的洛河北岸进行过一场激战,“震动了京师”;而周厉王之后的周宣王时,北方猃狁也曾“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直逼丰镐二京,大臣方仲和尹吉甫率军出击。多友奉王命抵御的这次“侵犯京师”的战役,与上述两次“欲犯京师”的战役相比,虽然规模略小但却更直接的关乎到周王朝的存亡危机。然而这次捍卫京师的重要战役却未见记载,多友鼎的铭文内容无疑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