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音)簋和宰兽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胡(音)簋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商周时期的青铜簋。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因其形体庞大,浑厚典雅,被誉为簋中之王。又因其腹内底有铭文12行124字,是西周第十代国君——周厉王胡(音)祭祀先祖,用配皇天,祈神降福的祭文,铭文记述了当时局势动荡和朝不保夕的局面,因此,它也就成了罕见的西周青铜器中自身标明王世的王器。

 

  但是,这件簋当时发现时,是被铲土机碾成了碎片,并不象现在这样完整。

 

  1978年,扶风县齐村要修一个大水库,5月5日凌晨,正在施工的推土机突然听到喀嚓一声,推土机手下去一看,只见推土机铲前是几片翠绿色的铜器残片。工地上的负责人赶到后,把这些残铜器片送到指挥部。县博物馆的罗西章同志得到消息后,很快赶到了工地,判断这是一件被推土机砸碎了的青铜簋,于是,他就和在工地劳动的民工一起,经过十多天的细心寻找,最后寻到铜器残片30多块,大者达十多公斤,小者仅有四五克重。后来又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拼凑修复,最终使这件国宝得以复原。簋体庞大,侈口方唇,腹部圆鼓,双耳呈獠牙兽首,耳下有夔龙垂珥,圈足,方座。颈和圈足饰夔纹,腹及簋座饰直棱纹。堪称国之重宝。

 

  1997年7月,扶风县南塬段家乡大同村村民在村西的宝鸡峡渠水旁取土时,挖出四件青铜器。宰兽簋是其中之一,通高37.5厘米,口径24.5厘米,腹深13厘米,方座正面长24.8厘米,侧面长25.3厘米,高12.5厘米,重14.4公斤。

 

  这件宰兽簋造型是比较典型的西周中晚期方座簋式样。侈口,束颈,方唇,宽腹,中部外鼓,圈足,下设方座。盖顶中央有圆形捉手,捉手外和口沿处饰以云雷纹衬地的变形兽面纹两周,间以高凸的覆瓦纹。口沿和圈足饰以云雷纹衬地的兽目交连纹。腹部两侧有兽首形耳,兽首双角呈螺旋状,略高出器口,屈舌上饰重环纹,下有象鼻状垂耳。腹部饰覆瓦纹。方座四面饰兽面纹,兽面以方座四角为鼻,云雷纹衬地。方座内顶部有挂铃的索状半环钮,铃已失。

 

  器盖上有四道范缝痕迹,器身至方座上有四道贯通的范缝痕迹,可见此两部分在铸造时均使用了四块外范。两耳部各有一穿孔,似为分铸耳部时所设之浇口。器盖内铭文外侧有一周数枚较为明显的垫片痕迹。盖内有铭文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九字。详细的记述了周王册命臣下的仪式,是记录西周册命制度最完整的铭文之一。它对于西周年代、官制、文字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