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为何称得上治世宝典
2018-02-05 10:58:35 作者:耿振东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汇集众家思想精华的著作——《管子》。《管子》是治世宝典,它的特色不仅在于一书含多家之说,还在于保存了政经一体的国家理财学说。
《管子》托名管仲而成书。管仲生活在春秋前期,经好友鲍叔牙举荐,得以辅助齐桓公。他帮助齐桓公富国强兵、匡正天下,受到孔子的称赞。在梁启超等人编著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管仲位列首位。
西周以来实行井田制度,封建领主占有公田,农民利用为领主耕种公田的方式换取使用领主所授私田的权利,这被称为“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随着领主剥削加重,农民消极怠工,“不肯尽力于公田”,有的地方还出现农民集体逃亡事件。《诗经》“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国语》“民有远志”,描述的就是这一现象。这说明,井田制度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有鉴于此,管仲毅然终止传承了数百年的井田制度,采用把土地租给农民、封建领主只收取地租的经营方式。冯友兰认为,这是用封建式生产代替奴隶制生产,显然是社会的进步。
春秋以降,周王室已没有能力掌控天下,不仅诸侯国私下相互攻伐,一些有实力的国家还公开挑衅周天子。同时,四边的蛮夷戎狄也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灭温、入卫、伐邢、伐鲁、伐郑、伐晋,时常对诸侯国进行武力侵扰。在这样的形势下,管仲自觉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他敦促齐桓公尊奉周天子,利用诸侯结盟的方式,不但重新树立起周天子的权威,还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御外来侵略。这一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政治和平,保卫了华夏文明。管仲因此成为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有史学家认为,《管子》“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而宝藏之中最珍贵的,无疑是其政府理财思想。治国以何为先?纵观历代为政之术,无一不把富民放在首位。《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但仅仅强调使民富,未免粗疏而不切实用。举一个例子:西汉文景至武帝前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可它背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当时,社会上奢靡享乐成风,不少人恃财傲物跋扈于乡间;一些富可敌国的诸侯王蠢蠢欲动,最终酿成七国叛逆篡上的大动乱。可见,民富之后国家如何引导、国家怎样控制财富,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一环。
在这个问题上,《管子》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仓廪充盈了,国家就积极引导他们知节达礼;丰衣足食了,国家就适时教育他们辨识荣辱。一方面要夯实充裕人民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要提升规范人民的精神道德。
二是“利出于一孔”。《管子》强调只能是国家而绝不允许某个人、某个集团掌控社会财富。为此,它主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通过参与农业、商业、工业等生产贸易活动和宏观调控,使国家成为财富的潜在控制者。《管子》认为,国家控制财富的分配权,不但能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凝聚人民力量,使他们服务于整体的国家建设。这样一个“利出于一孔”的国家,肯定民富兵强、天下无敌。显然,《管子》强调“利出于一孔”,并不是为了某个人的私利,而始终把集体的、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超越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小圈子。
此外,《管子》中的国家垄断铸币权、国家产销盐铁、国家组织放贷、国家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以工代赈等,均观点鲜明且附有详细阐述。所有这些,都值得今人加以研究和利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