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赛努奇博物馆的中国情结

  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是近140年来西方眼中的标志性亚洲艺术场所。它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渊源可溯至上世纪中叶:从1946年开始,博物馆开始向亚洲当代艺术敞开怀抱。50年代到90年代,博物馆围绕此主题的展览及收藏政策使其在欧洲独占鳌头。中国艺术史专家、曾在中国留学的赛努奇馆长埃里克·勒菲弗(Eric Lefebvre,中文名“易凯”)接受了欧时专访,为我们讲述了博物馆与几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深厚缘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博物馆的频繁合作。
  
赛努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欧洲时报)

赛努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欧洲时报)
  
  从何时开始关注当代中国艺术?
  
  据易凯介绍,亚洲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勒内·格鲁塞(René Grousset,1885-1952)于1933年开始担任赛努奇馆长。格鲁塞曾写道,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对亚洲艺术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二战以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日趋重要,人们不再只关注亚洲古代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其当代成就,特别是中国绘画。博物馆也发现许多具有创新风格的作品,比如傅抱石在重庆时期画的山水,张大千和吴作人在敦煌临摹归来后所的创作。易凯还介绍道,勒内·格鲁塞对当时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非常友好,并与画家潘玉良、雕塑家滑田友等都有来往。据易凯推想,格鲁塞也鼓励了继任者瓦迪姆·叶利谢耶夫(Vadime Elisseeff)继续支持中国艺术家。”
  
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

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
  
  在1946年战争结束后不久,赛努奇博物馆就组织了一次大型展览:此展览汇集了众多世纪初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张大千,被列入展览的还有不少2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如林风眠、徐悲鸿)。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参展的还有年轻画家赵无极的作品。赵无极时年26岁、仍身在中国,而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海外展出。因此,早在20世纪中叶,博物馆就有力地促成了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合作。
  
  与数代留法艺术家的深厚交情
  
  西方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大致有两种模式:英国、美国一般在大博物馆设立分部展示亚洲藏品,而欧洲大陆更倾向于设立专门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就属于后者。
  
  赛努奇跟几代留法艺术家们的深厚交情体现在哪些方面?易凯介绍道,首先,已有一批中国艺术家于20世纪初到巴黎访学,其中多位回国后在中国知名学府教学,他们的学生们也因此增进了对法国艺术界的了解。
  

  在另一方面,赛努奇前馆长瓦迪姆·叶利谢耶夫曾以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事的身份前往中国,并在重庆结识了赵无极等中国艺术家,也正是他鼓励赵无极去巴黎亲身体验西方艺术的魅力,还带了赵无极大批作品回法国展览。
  
  改革开放:向世界推荐中国艺术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法国、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相当大的进展,而赛努奇也从日益密切的中外交流中受益良多,成为不少中国画家重返欧洲艺术舞台的首选。易凯提到:“赛努奇博物馆一直记得这批中国画家,他们的声名在这里有迹可循,我们了解其作品价值”。
  

  例如,1979年,林风眠选择在赛努奇首次举办其国际作品展。之后,吴作人、吴冠中也陆续在此办展。由此,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始定期地被呈现在法国公众面前。吴冠中、张大千、林风眠、赵无极等都向博物馆捐赠了画作。其中,张大千在1953年就一次性捐赠了73幅画作;2016年,赵无极遗孀向博物馆捐赠了近40件赵无极作品及其个人收藏品,以纪念画家与博物馆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2011年《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展览海报。

2011年《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展览海报
  
  改革开放使得这些中国艺术家重返欧洲舞台,重启了中法很久之前就缔结的合作关系。在2011年,赛努奇博物馆主办了名为《中国艺术家与巴黎》的展览,以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作品全面展示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常玉、刘海粟、常书鸿、滑田友、庞薰琴、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此次展览的室外部分在著名的蒙梭公园举行,还展出了黄永砯、马德升、沈远、王克平等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2014年,时值中法建交50周年,赛努奇举办了《白明:绘画与瓷器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墨迹。
  
  由此,从第一代艺术家(如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第二代探索抽象艺术的大家(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到如今新一代艺术家,博物馆已经接连与三代、甚至四代中国艺术家合作过了,而改革开放也使持续的合作成为可能。
  
  与中国博物馆:传播中国文化“芳香”
  
  另外,博物馆不仅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还多次积极和中国博物馆共同筹划古代中国主题展览:自90年代以来,赛努奇已4次与上海博物馆合作(青铜展、《海上画派》展),赛努奇还曾将“镇馆之宝”——商代青铜器虎噬人卣借给上海博物馆展出。
  
“镇馆之宝”——商代青铜器虎噬人卣。

“镇馆之宝”——商代青铜器虎噬人卣
  
  它们最近一次共同主办的《中国芳香:古代中国香文化》还邀请了迪奥香水首席调香师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亚洲文化专家,用法国工艺重现了四味中国古香(六味熏衣香、定州公库印香、玉华香和香发粉),并为展览调制了独家香氛、增强大众的感官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芳香”的策展灵感是易凯由中国旅行的经历所得的。
  
  不仅如此,赛努奇也和浙江省博物馆(青瓷展)、山东省博物馆合作。例如,赛努奇的《中国四川古代文物展》展出了三星堆的部分文物;2009年,山东青州佛教造像展在赛努奇开展。事实上,青州佛像在西方多个国家巡回展出,包括2001年柏林老博物馆、2004年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2008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因此,中国艺术在海外并不是单纯地被收藏、展示,而是更高质地在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流通,逐步走向大众视野。
  
  谈到未来的计划,易凯介绍道:“我们还在为新展览做准备,以便向观者全面展示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中国文化,尤其包括20世纪的中国艺术大师作品,最终完整呈现中国艺术历史脉络。这是我们2019-2020年的目标”。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