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琢磨显乾坤 篆刻高手齐聚浙江泰顺同台竞逐
2018-12-21 11:33:57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已浏览次

大赛总决赛现场 潘沁文 摄
“篆刻诗书画,造微靡不工。”12月20日,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决赛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举行。安静的赛场内,30位篆刻高手同台逐艺,起笔落刀、一琢一磨、有条不紊,在一方小小的泰顺石上,秀出一手精妙的篆刻技艺。
地处浙南边陲的泰顺,篆刻文化历史悠久,篆刻人才辈出。伴生于该县龟湖镇大型叶蜡石矿中的泰顺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纹理奇特,近年来作为新的雕刻石,以其在储量、品种、质地上的优势,得到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认可,在雕刻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参赛者正在泰顺石上刻字 潘沁文 摄
本次大赛以著名泰顺籍篆刻大师、曾同为西泠印社副社长的方介堪和方去疾命名,旨在弘扬一代大师的匠心技艺,进一步挖掘篆刻文化,展现篆刻魅力,推动篆刻艺术繁荣发展和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琱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篆刻,数千年来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传承发展。

参赛者正在拓印刻好的印章 潘沁文 摄
“篆刻原是一项附于书法和国画的小众艺术,自古以来是权力和公信力的象征,现在则更多地表现出其艺术内涵。”在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社团事务处处长顾祥森看来,篆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篆刻大师的诞生,其背后势必倾注了多年心血。
据顾祥森介绍,本次总决赛试题分为“风格任选、指定印面及边款文字”的自由创作和“艺术风格为战国古玺式、指定印面及边款文字”的指定创作,每位参赛者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两方印章的篆刻。他表示,比赛虽有一定难度,但相信进入决赛的选手们都有着不凡的实力,能够在时限内创作出佳品。

参赛者已经完成比赛创作 潘沁文 摄
“练就一身过硬的篆刻本领,不仅要练习刀法,还要结合书法,临摹古印。”来自江苏徐州的参赛选手陈伯舸说。
今年48岁的陈伯舸与篆刻结缘已有20余年。他说:“我从小一直在练书法,刻印本来是刻着玩,后来慢慢知道了篆刻是一门艺术,现已专事篆刻。”他告诉记者,篆刻其实是个冷门行业,一般只有书画家或收藏家才需要印章,“篆刻作品,与其说是商品,我首先将它当成是一件艺术品,想要创作得更精、更好。”
经最终评审,来自广西的姜轶斩获大赛特等奖,来自河南的曾熙、来自湖北的林坦和来自北京的王士乾获得一等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