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8国家艺术基金“清华大学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2018-12-21 11:26: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小巧精致的石缘香盒、色彩艳丽的滩头年画明信片、百褶烫金油布伞、非遗智力小玩具……近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2018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暨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我很喜欢这些小玩意儿,独具特色又不乏文化内涵。”一位观众一边指着眼前的非遗智力玩具,一边对记者说。
本次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旭东介绍,此次展览是对30位学员3个月以来学习成果的一个整体展示。
展示本土文化
为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暨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于今年10月启动。作为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项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该校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共同实施,旨在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业务精湛,兼具专业性与创造性的专业文博文创人才。“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北京、河北、天津、山西、河南等不同地区,他们中既有专职策展的馆长、副馆长,也有主管文创开发的中层干部和资深设计人员。”王旭东说。
据了解,展览展出的文创产品均出自于这些学员。湖南省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学员李历松设计了《滩头年画》文创系列产品,如印有滩头年画的明信片、红包、丝巾等。“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色彩艳丽,人物造型古拙夸张,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李历松说,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年画的使用越来越少,希望通过设计文创产品,挖掘湖南本土文化艺术的精神美学,传承年画制作技艺,让滩头年画融入现代生活。
“这些印有鸟尊、兔尊、猪尊形象的书签、胸针、信封、钥匙扣、纪念币等文创产品,是我们晋国博物馆文创部集体设计制作的。”来自晋国博物馆文创部的学员卢婧告诉记者,鸟尊、兔尊、猪尊都是晋侯墓地出土的代表性文物。“设计这些文创产品,一方面是希望展现晋国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些产品精致小巧,经济实惠,观众携带方便。”她说。
提升文创设计理念
记者了解到,3个月的时间里,该项目共邀请41位文博、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内容涉及策展的流程与方法、文创开发的路径、品牌经营策略等,带领学员构建系统性的文创设计思维。
展览现场,除了学员的文创作品,一本本精致而厚重的结业成果展示画册也有序摆在展台上。每位学员不仅以日志形式记录了每天的学习内容,还记录了对课程的理解和文创实践的感悟。来自上海科技馆的学员吉亚妮说,这次培训对于从事博物馆展陈设计及文创工作的人员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它的价值在于让博物馆专业工作者从业务实际出发,加深对博物馆文创工作的理解,拓展文创视野,创新文创思维,提升文创设计能力。
“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陶器为主,瓷碗、瓷杯、瓷瓶等器物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但对于陶瓷器的文创设计思路,我一直拘泥于简单的造型复制。”来自河北涿州市博物馆的学员庄鑫说,陶瓷艺术及文创等培训课程让她对陶瓷器有了新的理解。“陶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文创设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整合,既要体现陶瓷器本身的文化特点,还要融入现代元素。”她说。
赋予产品文化内涵
培训期间,学员们先后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铁道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博物馆参观,了解各馆展陈设计、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运营等情况。中国铁道博物馆副馆长黄虎在与学员沟通交流时表示,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结合博物馆的藏品和展示内容开展,深入挖掘馆内资源,从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物,用文创产品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赋予产品文化内涵。
“当前的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鲜有高端品、创新难持续等问题。”为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松建议,文创工作者应树立品牌意识,在进行设计之前要明确产品与其受众之间的联系,找准产品定位。如果没有针对性,将会影响整个产品的运营。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一同参与了该项目的信息发布、学员招收、课程和师资组织等过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博物馆应该在明确公益属性、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市场需要,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护和建设知识产权,主动开展现代创意设计和产业运营体系,进一步激活馆藏资源,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和当代创造的技术优势,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该负责人还表示,以建设博物馆文化产品为范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委托或授权社会文化企业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推广和销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参与,不仅能满足博物馆的产品与服务需求,也能满足当代生活中公众日益增长、丰富多样的需求,从而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体现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