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见物见生活 民族非遗研究院在京成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产业如何与现代生活共融?如何成为扶贫生力军?成为了民族非遗研究的新探索。日前,民族非遗研究院成立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举行。
  
  “民族非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民族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真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民族非遗研究院院长刘东昌在会上表示,研究院将以立足保护,传承之本为宗旨,抢救、挖掘、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基础研究为核心,重构民族非遗文化产权及评估体系,最终建立民族非遗的产、学、研、金为一体的智库。同时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把非遗与公益、扶贫、教育相融合,推动非遗的生活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普惠大众。
  
  刘东昌指出,突出民族文化根脉传承,要融入现实经济生活,普惠大众。要和传承人的发展相结合,以传承人为中心,以品牌建设引领。要和扶贫工作相结合,以非遗扶贫为突破口,扩大民族非遗传承的影响。要和文旅发展相结合,真正让民族非遗,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上回顾了国家建立非遗保护传承、保护制度的历程,并对办院方向、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到会祝贺。
  
  据了解,民族非遗研究院自筹建到成立以来,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探索出了一条路径:《这就是手艺》项目。它以创新的方式促成非遗的使用和消费,依托现代生态成为非遗传播的终极力量,扶持帮助传统手艺人增收,让非遗走近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