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使者王昭君:她远嫁胡地,不是简单的出嫁
2018-02-01 09:34:49 作者:赵威 来源:天津日报 已浏览次
王昭君,一个普通的民家女子,因皇帝选妃进入后宫,过着笼中鸟的生活,本来,就像千千万万的后宫女子一样,在高墙深院中过完平淡无奇的一生,湮没在历史的荒烟中。然而,汉与匈奴的一次和亲,成就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写进了中国文学。
长城是一部史诗,和平是它的注脚。其实,早在西汉立国之初就出现了汉与匈奴的和亲。《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匈奴秦汉时,崛起于北方草原,各部落组成统一的联盟,开始对中原政权形成较大威胁,秦派蒙恬筑长城以御北胡(即匈奴)。秦二世而亡,楚汉争霸,刘邦胜出。汉朝继承了秦的遗产,包括万里长城。
公元前200年,匈奴把汉高祖刘邦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大同马铺山)七昼夜。那时的匈奴,出了个首领──冒顿单于,他趁汉朝未立稳之机,发兵越过长城,直扑马邑(今山西朔州)。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望风而降,太原告危,刘邦只好亲率32万大军迎战,两军在长城一线对峙。汉军取得几场胜利后,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阻,认为刘敬长匈奴志气,灭自己威风,将其囚禁在广武。结果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追至白登山陷入重围,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后来,陈平献计,才得以脱险。白登山之围让刘邦认识到靠战争无法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他逃出包围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来到广武城,释放并问计刘敬。刘敬献策,若皇帝能把公主嫁给冒顿,使其立公主为阏氏(单于皇后),将来生子就是匈奴的太子──汉的皇外孙,可不战而变匈奴为臣。
刘邦采用此建议,开创了汉与匈奴的和亲史,长城线上露出了和平的曙光。和亲这一创举,可以看作对长城防御之不足的补救,但它的意义非同凡响,其历史影响尤为深远,不只是消弭了战争,带来了和平,还让汉文化远播域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有诗为证:“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后来,随着汉朝国力的上升,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家大将屡屡重创匈奴,加之匈奴出现内乱,力量消耗殆尽。五单于争位后,呼韩邪单于胜出,采取休养生息策略,与汉和平相处。于是,上书称臣,愿意和亲。在这一背景下,王昭君出场了。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5名宫女赐予呼韩邪单于。远嫁大漠异族,人人视此为畏途,唯独王昭君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她本有落雁之美,临行前,又刻意梳妆打扮一番,惊为天人,一边是呼韩邪单于乐得合不拢嘴,另一边是汉元帝肠子悔青了。
杜甫有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中“荆门”是王昭君的湖北老家;“明妃”是晋代人为避司马昭的讳,给她改的名字;“青冢”是王昭君墓,杜甫此句独具匠心,写出了昭君的人生悲剧。当时,汉元帝让画师绘图挑选宫女,结果宫女争宠,向画师行贿,唯独昭君不吃这一套,与元帝不曾相见。等元帝见到昭君,已是佳人出塞时,追悔莫及,把画师弃市,以泄心头之愤。后世的文学才子们对王昭君多有讴歌,来看欧阳修的得意之作:“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王昭君化身和平使者,远嫁胡地,她不是简单的出嫁,而是为维持汉与匈奴的和平局面,身在异乡的她做了许多实事。如今,王昭君墓的“青冢”出现在很多地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历代人民感念她的大德。在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的昭君墓顶上,立有“大德”碑。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