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察官治吏的法制经验
2018-02-01 09:24:29 作者:张晋藩 来源:北京日报 已浏览次
中国监察法制的历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监察法律文化的积淀之深厚与监察立法内容之丰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取之不尽的治国财富。
中国古代的权力结构是沿着专制主义集权的轨道发展的,它之得以矗立,有赖于统一的军队和统一的官僚机构的支撑。官僚机构是推动国家机器运转,实施治国、理政、驭民的物质力量,因此治官——使官僚按照法定职责行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治官而需要察官,为察官而需要法律,监察法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由于历代的历史背景不同,面对的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关系也有异,因此监察法制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但总的说来都是依法整肃百僚,“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控制官僚个人法定权利以外的占有,借以缓和官与民的矛盾,发挥官僚机构的制衡作用和实现社会的整合。
随着中国古代整体法制的进步,监察法制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而监察法制的发展,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本土法文化的鲜明色彩,凸显了中华法系的特殊性与价值。中国古代监察法的系统性、完整性、持续性都是世界法制史上所少有的。它所确认的监察制度建构、多元的监察机关体系、广泛的监察法律规范,都鲜明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运用法律约束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上的理性思维与智慧。
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战国、秦汉是中国古代监察法制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是其发展阶段,宋、元、明、清是其完备阶段。晚清时期官制改革,传统的监察机构与制度也列于改革之列,为此德宗下谕:“都察院为朝廷耳目之官,于一切政治阙失、民生疾苦,自应留心考核,据实指陈。”根据德宗的谕旨,弈劻在《复奏会议都察院官制折》和《奏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缮单进呈折》中仍将监察院列为直属朝廷的五院之一,以制衡内阁。他说:“内阁各大臣不可以兼充繁重差缺,犹虑其权太重也,则有集贤院以备咨询,有资政院以持公论,有都察院以任弹劾,有审计院以查滥费,有行政裁判院以待控诉。凡此五院,直隶朝廷,不为内阁所节制,而转足以监内阁,皆所以巩固大权,预防流弊。”
然而,随着清朝的转瞬覆亡,中国古代监察法制的历史也宣告终结。产生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监察法制,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历史性创造,它所积累的依法察吏,约束权力,严格监察官的任职条件与违法制裁,制定专门的监察法及保证其实施等,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一书是教育部重大项目成果,各章作者从搜集资料到完成其稿,前后近两年。我们力求做到系统梳理零散的监察法史料,而且致力于阐述监察法的实施,摆脱仅限于法律条文的静态研究;同时也注意与监察法制相关的人物及其思想的评介。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正风反腐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察官治吏、防腐奖廉的历史经验起到了积极的史鉴价值。当前,党中央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决定整合反腐败力量,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为此,江苏人民出版社决定再版此书。限于时间匆促,本次只做部分修订,并增加结语一节,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