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福州港史背景下的连江定海湾区域文化

  揭秘福州港史背景下的连江定海湾区域文化
  
  福州、连江清代琉球人墓碑展示。 叶秋云 摄  
  
  中国有两座定海古城,一座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一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如今,连江定海古城依然保存着古城主体风貌,述说着近700年的岁月沧桑。
  
  筱埕及连江其他点六朝墓砖展示。 叶秋云 摄
  
  筱埕及连江其他点六朝墓砖展示。 叶秋云 摄
  
  古代沉船、西域石刻、琉球墓葬与海防城堡等多元“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厚而独特的海洋文化史。
  
  连日来,“2018海丝寻迹·定海行”系列活动在福州连江举行,全国知名水下考古及海丝研究领域的30多名专家学者走访了定海古城、定海琉球墓、白礁沉船遗址等,感受颇深。
  
  “30年前的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考古工作者难以忘怀的地方。”时隔30年,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威对定海湾依旧充满期待。
  
  张威表示,搞考古的,讲的是实物、实证。申遗光有文献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的遗址、文物、遗迹等来支撑,当下的定海湾,对于推动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参与联合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1989年中澳合作展开中国首次水下考古起,经多次水下调查与发掘,定海湾发现了宋元至明清等不同时代的沉船遗址、沉物点二十多处,是中国古沉船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之一。
  
  历年出水了丰富的考古文物,包括黑釉瓷、青瓷与青白瓷、青花瓷及其他陶瓷器类,还有古代沉船凝结物与金属物品等,初步揭示定海湾在历代福州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威指出,定海湾沉船考古的重大收获,不仅在于学术上,更在于科学发展史上。它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海洋经济社会史、中外海洋交通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组重要的实物资料,也训练了中国最早的两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定海不愧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摇篮。”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表示,从时间的深度来说,连江的“海丝”资源可以追溯至汉代的独木舟、两晋铁锚、唐代仙塔以及鳌江入海口的五代至宋元明清沉船;从地理的广度看,几乎覆盖连江全境,由山至海,水路相连,编织出细密的交通网络,海路北上南下,陆路东西贯穿,港口码头、驿路古道有效连结。
  
  所以,作为历代福州港连接外洋海域向东、向北航线海上交通的主要孔道,海船进出闽江口的第一个停泊点、补给点,定海湾的陆上与水下都留下了一系列多元的文化遗产。除了不同时期的水下沉船遗址外,初步调查发现的西域石刻到琉球墓葬也都印证了作为福州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组成部分的定海海洋史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表示,“海丝”申遗正当时,此前“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如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也至关重要。通过“海丝”申遗,可实现“一带一路”的珠联璧合,实现被它们串联起来的几大古代文明的现代握手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复兴。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