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西乱弹:随运河而生的非遗
2018-11-21 14: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乱弹。 郭红玉 摄 中
“好衣不过丝棉,好听不过乱弹。”这是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临西县民间的一句口头语。一提起乱弹,凡临西县年龄较大的人无不津津乐道,无不感慨满怀,无不记忆犹新。乱弹,这个随着大运河而生的古老剧种,400年来给临西人民带了无数的欢乐、滋养和慰藉。
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随大运河流传到临清(今临西),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初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郝一生(艺名小石头)是临西乱弹的传承人,1938年1月生,临西县吕寨贾村人。老人虽已是八旬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朗,一直活跃在传承临西乱弹的第一线。
“我14岁开始,就在本村乱弹戏班跟侯二臣学乱弹戏。先学乱弹唱腔,学会唱腔后,接着学乱弹戏。”郝一生老人说,这临西乱弹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主要曲调有“慢乱弹”“猛一碰”“一股头”“慢二股头”“快二股头”“大哭腔”“哭迷子”“起板”“原板”等四十余种,其道白和歌词都用普通话,伴奏乐器以唢呐、笙、月琴、笛子等管乐为主。说的兴起,老人轻咳一下嗓门,一段高亢悠远的唱腔,脱口而出。老人虽已八旬,但是吐字准确,唱腔圆熟,末尾翻高以入笛,行腔声笛一体而悠扬。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乱弹。 郭红玉 摄
郝一生擅长唱白脸和三花脸,扮演曹操、潘仁美、狄青、王莽、张飞、侯七、李冒等角色。经常参与演出《双打鱼》《反潼关》《李渊辞朝》《女驸马》等临西百姓喜闻乐见的乱弹剧目。
临西乱弹历史久远,声腔独特,表演粗犷,在音乐的用律上采用“纯律”,其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科学运用,在全国的其他声腔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临西乱弹不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形式完整、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我国民族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临西乱弹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演出,老人利用空闲时间凭借多年的记忆,在文化馆的帮助下整理了大量的乱弹剧本和曲谱。“我现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乱弹知识;参加送戏下乡文艺活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开展乱弹培训班,给学员传艺。就是为了能将乱弹发扬光大、传承开来。”郝一生说。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