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求实 打造“最开放”的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北疆博物院,建院初期称为黄河白河博物馆,是由法国神甫、动物学博士黎桑(中文名桑志华)来华创办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天津自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于2002年曾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再度获此殊荣。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告诉记者,天津自然博物馆作为百年老馆,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年均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
  
复原开放、传承文化,重现完整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也是收藏中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享誉世界,后因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沉寂70余年之久。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正式启动修缮复原工程。
  
  北疆博物院的修缮,整体秉承修旧如故的保护原则,最大程度保持其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在此基础上打造的精品展览“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院复原陈列”,创新性地将标本库房、研究工作区域进行全方位开放,置“幕后”于“台前”,使这座百年老馆重新焕发生机,再造出一座“最开放”的博物馆。
  
  “北疆博物院是我国早期博物馆中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堪称中国早期博物馆史上的‘活化石’”。 张彩欣介绍说,“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来到这里参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20余万件藏品藏身其中,是一座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宝藏。”
  
  北疆博物院的复原开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在国内外博物馆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也直接促成了2018年3月在天津市领导和市文广新局的大力协调与支持下,与北楼隔绝78年之久的南楼,正式移交给天津自然博物馆管理使用。
  
  南楼的修缮复原和陈列布展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馆舍与藏品的安全。
  
  “北楼以藏品为主,主要展现‘是什么’,南楼则着力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展现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执着求索、不懈奋斗的精神,评价北疆博物院在中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剖析北疆博物院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根本原因,主要展现‘为什么’。”张彩欣说。
  
  南楼恢复开放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很多观众在参观之后,都在留言簿上写下南楼给他们带来的感动与震撼。博物馆业界的专家、同仁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前来参观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说:“北疆科学考察历程展巧妙地将人文与自然融会贯通,在自然类的展陈设计方面可称独辟蹊径,具有一定示范性。北京人头盖骨模型、河套人牙模型、北疆植物手绘画等重点藏品都得到了着重的突出,也更好地彰显了价值意义。”
  
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让文物活起来”,天津自然博物馆以改革促发展,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管理模式、调整专业结构。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常设陈列“家园·生命”“家园·生态”与“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院复原陈列”都是反复讨论打磨,克服布展时间紧迫、人员短缺等困难完成的精品展览,“家园·生命”与“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分别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推介精品奖。先后推出“美丽富饶的南海——南海特展”“丝绸之路 自然大观”等近20个特色临展,从不同视角为公众普及自然、人文科学知识。
  
  天津自然博物馆始终注重保护、修复与“活化”。库房数度进行完善性改革提升,先后增设RFID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建立标本环境防控保护机制。启动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预防性保护项目,利用国际前沿保护技术,对由于风化或石化不完全导致的开裂、粉末化“问题标本”3000余件进行加固修复,完成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化石标本修复工作。“一普”时,全馆克服藏品数量巨大、人员紧缺等困难,如期完成了36万余号标本的清点、登记、上报工作,获得由国家文物局授予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天津市唯一获此荣誉的文博单位。
  
  为深化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组建联合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与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目前,已有两人考取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科研人员独立发表、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余篇有重要影响的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并出版多部专著。
  
推陈出新、竭智尽力,科普工作再谱新章
  
  天津自然博物馆将传播弘扬科学文化、丰富公众精神生活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科普中心根据来馆观众的年龄特点,创作编写了七部原创特色科普剧,引进《剑齿王朝》《狂野大雪地》等多部4D影片,开展博物馆奇妙夜、科普冬夏令营等互动体验活动,受到了来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热烈欢迎。
  
  该馆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以博物馆精品课程助力素质教育,以体验式主题活动激发探究热情,以衍生化展教资源分享科普新知”的非正规教育体系模式,先后和天津南开科技实验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起了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把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2018年,为了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文化一体,绿色未来”京津冀研学活动。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孩子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实践能力更强了,最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