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非遗针法“重出江湖” 四川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落户成都

  11月9日-11月12日,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时尚品牌sheme跨界联手,展现了濒危技艺的研究新成果,还把缂丝、苗绣等传统手工艺加入到设计中,通过一件件原创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传统中国风与国际化风格交融而成的“东情西韵”。
  
  在创意设计周展位中,最受瞩目的就是由蜀绣工作室带来的一百多幅衣锦纹针展示绣片,据了解,“衣锦纹针法”,顾名思义,绣的是“衣服上的锦纹”,它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是蜀绣中用来表现人物穿着的衣物纹样的独有针法,也是蜀绣与其他几大绣最鲜明的区别。衣锦纹针中有许多花纹来自传统蜀锦纹样,可分为闩花锦,拉花锦,做花锦,编织锦几大类,针法又可分为隐形格律,显性格律等,高度还原锦缎的色彩、光泽和质地,极具艺术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衣锦纹针法历来由“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且建国以后,蜀绣厂经历了改制,衣锦纹针针法样板大多散失,这使得衣锦纹针法一度濒临失传。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吴玉英的老师正是一位精于衣锦纹针法的老师傅,在学习到这门技艺后,为了将其传承下去,吴玉英与著名女鞋品牌sheme合作,启动了“中国非遗蜀秀衣锦纹针法拯救研究创新传承”研究项目,得到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力支持。
  
  除了总结记录各位蜀绣大师掌握的衣锦纹针法,她们还查阅了几十本刺绣针法研究书籍、成都非遗中心的资料库、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相关文物图片、资料……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们共收集整理出了108种衣锦纹针针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修改完善、梳理总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图谱、绣样、数据库为一体的蜀绣衣锦纹针法系统资料,《中国非遗蜀绣衣锦纹针法图谱》终于在今年成书,刺绣图谱再现的完成,填补了中国蜀绣发展历史中对衣锦纹针法研究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成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设立的全国第1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设立的第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四川省设立的第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既帮助提高传统工艺发展水平,又促进就业增收,在非遗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