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鉴今”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1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会议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致开幕辞指出,本次研讨会汇聚中外服饰文化研究的学术力量,共同探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创新,展望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未来学术方向,为从事服饰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服饰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发展。
  
  会议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文物考古学家孙机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孙机先生在会上作了主题为“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的学术报告,描述了服饰符号改易存废背后王朝更替、家国兴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为进一步追溯与研究华夏服制的历史脉络正本清源、引导路径。孙机接受采访时说:“对中国古代服装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们了解文化,热爱文化。现在研究服饰,要研究怎么朝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中国服装的创造?衣服总是会不断地更新,目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哪里?现代西服的系统以后是不是一成不变了?这些都值得研究。”
  
  还有六位学界专家作了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教授彭林从礼仪与服饰的关系入手,展现华夏服饰与礼的完美组合;韩国兰斯传统服饰研究所所长朴圣实用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绘画资料说明韩国服史的研究动向;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通过多个具体案例表达了“民间服饰是一种语言”的观点;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员横山广子进行长期田野活动,挖掘苗族服饰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赵连赏汇报研究成果,从时代制度等方面指出了中国画像中的服饰错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根据中国苗族服装的结构,创造展示了“一方布”系列服装设计作品,并表示“为了不在日渐西化的语境下丢失我们自己的文化,走向田野,向传统学习是最重要的途径”。
  
  在分会场上,7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就服饰断代历史、服饰文物考古、民族服饰研究、染织技艺研究、服饰传承与创新五个议题进行了学术发言。匈牙利驻华大使馆还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匈传统服装及创新作品展,促进中外传统服饰文化的研习交流。
  
  两天的学术交流研讨,专家学者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研究,为中华民族服饰的传承发展贡献了智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北服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迪。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