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普遍价值研究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研学术交流会召开

  10月25日-28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巫山县政府联合主办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普遍价值研究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研学术交流会,在巫山县召开。来自中法两国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巫山猿人”的属性和龙骨坡遗址石制品的文化性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为巫山龙骨坡遗址未来的考古发掘、科学研究、保护展示等指明了方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白九江指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白九江要求,当前要夯实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遗址考古发掘;要加强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科学阐释遗址真实性、完整性,强化庙宇盆地旧石器文化整体研究,不断丰富龙骨坡文化内涵,做好国际表达;要突出整体保护,争取将玉米洞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快实施龙骨坡遗址保护设施、环境整治等保护项目。
  
  交流会上,黄万波教授从自身经历和思考感悟出发,认真总结了龙骨坡遗址从发现、被认可、被质疑、再深入研究、再提出新观点的研究和认知过程;Eric Boëda教授和侯亚梅研究员分别从旧石器文化的角度,指出了龙骨坡遗址乃是东亚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虽然古人类化石受到了质疑,但不可否认在两百多万年前,就已经有远古人类在我们巫山一带生存繁衍,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最源头;吉学平研究员梳理了东亚地区最早期的旧石器遗址,显示其实在200万年左右,我们中华大地上旧石器时代文化萌芽时期,也是很适宜远古人类的生存的,也创造出了多样的旧石器文化;赵凌霞研究员从对古猿和早期古人类研究的角度指出,亚洲古猿可能对人类起源有很大的贡献,人-猿差别并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大,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陈少坤博士介绍了巫山山脉一带发现的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巫山一带有着延续的古人类-旧石器文化,很有可能就是东亚早期古人类演化的核心地带之一。与会专家对巫山县委县政府提出龙骨坡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想予以了充分肯定。
  
  我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袁东山副院长、大足石刻博物馆陈小平原副馆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杨邦德馆长分别介绍了在申遗工作中,他们的一些经历、经验和想法。通过相互对比,让我们看到龙骨坡遗址在申遗事业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规划性、系统性和深入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欠缺。
  
  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研究员指出,当前阶段,考古研究先行是原则,以保护为主,加强技术材料整理,澄清基本问题,政府搭台立项深入研究规划,建立稳定的专业科研队伍,放眼世界做好价值阐释,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世界考古专家前来,增强影响力。龙骨坡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时冷时热。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龙骨坡遗址的学术价值、文化意义以及在东亚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发展研究中的地位,争取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指导,做好龙骨坡遗址研究课题的科学规划,不断深化龙骨坡遗址的科学价值。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前往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对下一考古发掘规划和研究作出初步安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与会专家发言和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