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承不能离手艺 欲建“纸笺博物馆”
2018-10-30 13:3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图为纸笺展品。 夏莹 摄
“这个要轻点放。”在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纸笺加工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靖正细致地摆着每一件纸笺作品,而在21年前,正是他用耐心“唤醒”了沉睡百年的粉蜡笺工艺。
粉蜡笺诞生于唐朝,在文房用品中有着“圣纸”之称,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相融合,纸质平滑,较多应用于皇宫中,由于制作技艺一直密不外传,到了近代,粉蜡笺的制作技艺也就失传了。
对于刘靖而言,走进纸笺的世界,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他告诉记者,由于父亲的工作常与文房四宝打交道,他自小便对文房四宝颇感兴趣。1992年,他的父母成立了合肥市掇英轩文房四宝研究所,而那时他已在大学就读工业产品造型专业。“大学时期,我从未想过继承家业,毕业后我很喜欢广告设计的工作,但家人想让我回家研究‘粉蜡笺’技艺,我在外面扑腾了几年,最终还是回家了。”

图为刘靖在整理纸笺展品。 夏莹 摄
1997年7月至11月,刘靖带着父亲的希望,在老家巢湖市黄麓镇杨岗村的小作坊里,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实验。“虽然之前我父亲也有尝试制作粉蜡笺,但在销往日本后,用户反馈纸质不好,容易断。”刘靖表示,为了研制出粉蜡笺,他每日与各样的矿物粉、蜡、胶相伴,查看古籍,询问前辈,以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做一个粉蜡笺,他就将其与正宗粉蜡笺的小样作对比,在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后,沉睡百年的粉蜡笺工艺终于被他唤醒,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刘靖研制出的粉蜡笺究竟怎么样呢?1999年,刘靖与父亲带着粉蜡笺前往了经营文房四宝的荣宝斋,在这家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店铺里,他们的粉蜡笺让业务经理眼前一亮。刘靖笑着说:“当时他就收了我们带去的粉蜡笺,第二天我们再去看,粉蜡笺已被放置在厅中最显眼的位置。”通过荣宝斋,他们的粉蜡笺也开始走向全国市场。“1997年后,我向日本推广粉蜡笺,一开始他们还不信我们已经提升技术,在试用后便逐渐信任,慢慢增加了购买量。”
粉蜡笺的成功并未让刘靖止步于此,扎染笺、流沙笺、植物染等方面的技艺都在他的研究之列,他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专业合作,共建了中国历代古纸复原研究中心,设备、方法二合一。
“技艺的传承不能改变手艺本身,但是可以加入创新元素,而年轻人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住宿条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纸笺技艺传承队伍中来,刘靖在巢湖建立了一座纸笺加工的传承基地,既能让游客一睹纸笺风采,也能让孩子们在体验纸笺制作流程中爱上这项传统技术,而“纸笺博物馆”也在他的筹划之中。
刘靖告诉记者,目前员工只有20余人,纸笺一年产值约300万元人民币,出口至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购买者主要以书法用纸、收藏等为主。对于未来,刘靖则持看好态度,“现在热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国家在推行‘书法进课堂’,许多外国人也十分喜爱中国文化,此外我们也在提升技术与品质,加入更多的设计元素,让纸笺融入生活之中,笔、本子、灯……我相信人们会愈来愈了解纸笺加工技艺。”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