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亮相斋宫

  
90149400 (1).jpg
  
犍陀罗后期的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 钟欣 摄
  
  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23日在故宫斋宫开幕。
  
  展览的展品共计112件,精选自故宫博物馆、止观美术馆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的藏品,以铜合金造像为主。这些藏品分别来自于古代西北印度、中印度、东北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地区,展品的时代跨度从6世纪到15世纪,展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源与流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展览根据西藏艺术风格的两个主要区块,即藏西艺术与藏中艺术,分为两个单元:“从西北印度到西藏西部”和“从印度、尼泊尔到西藏中部”。
  
  前一单元中,西北印度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的丝路通衢,也是多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大舞台,这一地区的佛教艺术融合了来自古希腊、西亚、中亚及印度的元素,影响直达中国西藏西部地区,形成了藏西的艺术风格。后一单元中,西藏中部艺术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先后受到来自于东北印度、尼泊尔艺术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尼泊尔艺术影响持久而深入,留下了众多的艺术作品。这两地的艺术风格都是在汲取外来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本土的元素,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罗文华表示,此次展览展示的诸多藏品在品质和艺术水平方面均属上乘之作,其中一部分堪称是喜马拉雅造像的重器,无论是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都相当高。
  
  展览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来自止观美术馆,是一件4到5世纪犍陀罗后期的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罗文华介绍,佛像背后上部还留有突出的插孔,可知此像原本配有身光和头光,可惜现已佚去。此类造型的立像通常被称作授记印释迦像,体现出相当鲜明的犍陀罗佛像艺术风貌,工艺水平颇高,因此制作年代可以断定在公元4-5世纪左右。此外,犍陀罗造像大多以石、泥等为主要材质,用青铜造像相对来说较为少见,因此更加凸显出此像文物价值之高。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3日。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