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周口店: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10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北京房山隆重开幕。
  
  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市中心约50公里,背靠太行山脉。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3—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生活的地方。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口店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010年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
  
  此次会议持续到10月13日,在此期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坦桑尼亚、上海复旦、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120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参会学者、嘉宾就“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应用、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教育、文创”四个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分享、研究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点发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宋新潮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堪称考古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史前文化遗产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作为北京市科技保护成果的典范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
  
  王宁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作为史前文化遗址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展示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探讨数字化、科技化发展大计,对推动史前文化保护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传承和弘扬首都古都文化,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会议现场
  
  四大亮点
  
  亮点1
  
  知名专家各抒己见,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本次会议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官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麦迪逊大学、英国巨石阵遗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等16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代表、史前遗址的代表近120人亮相国际会议,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
  
  亮点2
  
  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
  
  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传承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史前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换,提升文化遗产的文化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会议在认真总结和分析史前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史前文化遗产的旅游保护开发利用策略及途径进行研究。研究提出了史前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化和旅游产业化,阐述了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经济利用的文化发展新思路。
  
  亮点3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国际会议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京绣、漆雕、泥塑、手工制香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贯穿本次国际会议始终,向全世界突出展示非遗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会议期间亮相的非遗文物
  
  亮点4
  
  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
  
  近年来,北京地区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着手,全面重视、大力推进科技保护,逐步改善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有效带动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