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齐聚周口店,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应用、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教育、文创”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分享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科学研究 不断丰富周口店遗址内涵
  
  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历经百年,成果丰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带来了题为《周口店第1地点在人类演化中的位置》的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号文介绍了百年来北京周口店地区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情况;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双权分享了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新的发掘和发现情况。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周口店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研究人类演化历程的代表性标本,在世界科学史、古人类研究史、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并付诸不断努力:一是进一步认识周口店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将持续、严谨、系统的考古研究作为首要任务;二是不断认识周口店遗址研究保护的当代意义,通过考古研究和保护展示,不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三是坚持国际合作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和工作规范;四是积极推动遗址保护展示和文化传播,不断探索适用于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模式。
  
  会议期间,25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坦桑尼亚的外国大使及专家带来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学科、多个领域的经验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主任麦克泰尔德·罗斯勒女士专程发来贺信,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大同周口店遗址的交流合作。
  
  与时俱进 探索史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
  
  10月10日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带来了题为《匠者人心——故宫博物院的追求与梦想》的报告,为大会预热。故宫博物院的遗产保护经验,也为周口店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也是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会议在认真总结和分析史前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也对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策略及途径进行了研究。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回顾了遗址近期的保护成果。据介绍,9月21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历经7年论证3年施工重新向公众开放。保护工程为猿人洞搭建起覆盖面积3700余平方米的保护棚,通过内外两层屋面的叠合设计,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直接作用。恢复开放后的猿人洞首次依托文化遗迹(洞壁)作为屏幕,播放两部介绍地质变迁、猿人洞的形成过程以及猿人洞发现、发掘、研究经过的裸眼3D宣传片。西剖面采用激光投影形式展示不同年代土层动植物化石信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猿人洞。
  
  “随着周口店猿人洞上个月再度开放,今年十一‘黄金周’周口店遗址日游览量最高达近8000人,突破20年来观众日游览量的纪录。”董翠平欣喜地说。除此之外,改善遗址内外环境、编制保护规划、加固遗址本体、建设周口店博物馆新馆、提升博物馆展陈内容,这些综合手段有效提升了周口店遗址的安全性和可读性,增加了遗产地对普通公众的吸引力。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引领区建设。这三大文化带像飘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绸带,把散落在郊野的珠玉串联起来,把历史淹没的景观一点一点找回来。“周口店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当前北京正在打造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王宁说,推动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对传承和弘扬首都古都文化,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会议闭幕式上,宣读了与会代表共同形成的《北京周口店人类起源遗址保护与展示共识》。《共识》指出,探寻和理解人类起源与社会的演进路径,对于认知这个星球上人类生活、行为和体验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公众获取人类起源遗址的信息往往较为困难,人类起源遗址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促进人类起源遗址对公众的开放有可能成为一种驱动力,提升地方文化认同,促进公共教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地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共识》还提出了人类起源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七大建议。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