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科学发掘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举行

  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关第一次全面负责、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今年是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殷墟科学发掘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在安阳市举行,旨在凸显殷商文明在华夏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弘扬殷商文明和中国考古学文化,全力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殷墟遗址考古公园。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代表及媒体记者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宋新潮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90年前,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第一批中国考古学家来到安阳殷墟,渐渐揭开了殷墟的神秘面纱,也拉开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序幕。由此开始,一批早期的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殷墟成了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和成长的摇篮。殷墟考古塑造了中国考古学鲜明的个性,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考古和文物事业的一个历史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殷墟的文物和保护工作。多年来,殷墟的考古工作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考古学家,也不断深化我们对殷墟及殷王朝和中原文化的认识,始终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2006年,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也是对几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充分肯定。
  
  在开幕式上,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刘忠伏、孟宪武等6位曾长期奋战在殷墟考古工地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考古学家获颁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九十年殷墟考古人与事》《殷墟出土陶器》《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殷墟出土玉器新编》等5部殷墟研究著作也在开幕式上首发。安阳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共建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际研究中心、数字殷墟框架协议。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发布了《殷墟发展共识》。
  
  在学术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殷墟、晚商乃至夏商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内容涉及考古学文化、聚落、都邑、墓葬、铜器、玉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考古的最新成果。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和安阳博物馆。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