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和香香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
  
  2017年以来,北京市开展“社区之家”示范点创建工程,目的在于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落实“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等服务需求。马家堡街道响应上级号召,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于赵登禹学校内的“真趣园”非遗手工传艺坊,成立了街道第一个“社区之家”。作为非遗进校园的一个载体,这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学习需求,不但有非遗传承人、非遗老师的作品,更展示了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成果。
  
  马家堡街道今年将在社区之家开展30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街道各社区的居民带来蛋雕、堆秀、火绘葫芦、兔爷、毛猴、面塑等众多非遗体验项目,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非遗、喜爱非遗。
  

  第十七期活动“和香香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8日上午,第十七批参加非遗技艺体验的富卓苑社区居民来到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3号院博物馆馆长首先为社区居民介绍了“社区之家”的项目背景情况,接着带来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参观了赵登禹学校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真趣园”。张弛老师向居民们讲解了有关中国香文化的知识。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参加活动的居民都是来自社区的大爷大妈,平均年龄60岁以上,平时在家都有过和面包饺子的经历。说起手工制香,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和香粉,方法与和面类似,但需要更多的耐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有的大妈不时向老师询问:我的香是不是太干了,怎么老是和不成团,上面总是有裂缝?有的大爷高兴的说:我的手上现在全是香味,都快成香老头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活动结束时老人们对大栅栏非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多参加活动既丰富退休业余生活,又增长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太好了!今后有一定多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好!我很想参加类似的活动,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能保持身心健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面看看活动中居民的作品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5▲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6▲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7▲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8▲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9▲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0▲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5▲
  
  居民们做的香作品都非常精彩。
  
  “社区之家”第十八期预告
  
  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落户赵登禹学校,以“践行工匠精神、体验真趣非遗”为主题的第十八场活动将于2018年9月15日举办。
  
  活动共安排30场,覆盖马家堡街道所有社区及部分驻区单位,在“社区之家”可体验到木版年画、泥彩塑、篆刻、风筝、宫灯、毛猴、彩蛋、宫扇等10多种非遗制作技艺。第十八期活动“中秋‘话’兔儿爷”,由中秋传统文化知识分享和兔儿爷绘制两部分组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间:2018年9月15日上午9点
  
  地点:赵登禹学校“社区之家”
  
  参与人员:玉安园社区居民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