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是如何当好“河长”的?
2018-01-26 10:48:43 作者:刘永加 来源:解放日报 已浏览次
“河长”官职古而有之。
在五帝时期,虞是最早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而最早被任命为河长的是大禹的父亲鲧,但是面对滔滔洪水,鲧却没有良策,仅仅用堵的方式去抗洪,结果因治水不力而被斩首。大禹子承父业继续治水,采用疏导方式而大获成功。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而兼任河长的官员数不胜数,他们积极履职,为治水防汛抗洪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河长”。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精通治水的李冰任蜀郡太守,自然就兼任了岷江的河长。李冰上任后,带着儿子对岷江沿岸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决定在灌县(今都江堰市)附近修筑都江堰。整个工程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项功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大家都知道,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典范,他在地方任职时尽职尽责,他所担当的河长一职更是干得风生水起,成效卓著。包拯在权知开封府时,住在惠民河河边的很多皇亲国戚把惠民河围圈起来,修建水榭凉亭、养鱼种荷,使得本来只有八丈宽的河面挤得只剩四丈宽了,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到一丈宽,致使开封常常被淹。包拯上任后,为了防汛安全,立即下令拆除河障,就连当朝国丈张尧佐拦在惠民河上的青莲池也被铲除了。从此以后,惠民河畅通了。
明代的于谦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清官,他在任职地方时,同样把治河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宣德六年,正在担任兵部右侍郎的于谦受命到河南、山西两省任巡抚。黄河流经河南地段,特别是在开封境内,由于淤泥沉积形成了“悬河”,十年九灾,冲毁农田、房屋、人畜无数。于谦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他把“修筑堤防,发展农业”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据《明史·于谦》记载,为了遏制黄河水患,“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数十公里的黄河大堤初具规模,充分起到了遏制水患的作用。于谦在任期间,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1次也没有,这和于谦重视堤防、广植树木、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