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云雾状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件玉双首共身环形龙,摘自《祥云轩红山玉龙鉴藏与真伪辨析》一书106图,为本书的封面图。

 

  《山海经》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双首的人、神、兽就有几处:《大荒南经》中的怪兽踢,左右有两个头;《中山经》中的神,如人有二首,名叫骄虫;《海外西经》中的并封,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在红山玉器中,兽首龙形象相当多。玉双首共身环形龙,应该是双首共身猪龙神进一步演化与龙化的形象。

 

  此器为青黄玉质,表面上的深黄绿色是原玉的质色,淡黄与黄白之色则是沁色。

 

  红山文化玉器中,此种沁状的黄玉玉器,并不多见。傅忠谟的《古玉精英》中有两件黄玉勾形龙,其沁状与此龙的沁状十分相近。

 

  红山玉器上的此种沁状沁色,本人称其为云雾状沁。其特征如下:1、黄白色团簇状沁,多为云朵状,一朵朵簇拥为云团状;2、簇状色团未相衔接处,为原玉质受沁较轻的地带,呈深青黄色,其中有微淡的灰白色沁;3、黄白色团簇状的沁团,从玉表层逐渐渗入,非在玉表一个层面上;4、黄白色片状沁,其片为“开片状”,沿玉表的裂状沁纹,向玉器深层中呈倾斜面(非垂直面)沁入;5、斜面沁片之沁色,沁片两侧之色截然分明,往往是一侧有鲜明之沁色,或白或黄,而另一侧则有深青黄色的玉质之色,此种沁片往往是沁色与沁团的分水岭。

 

  团簇云雾状沁,其水白色、鹅黄色、青灰色沁分明可辨。其片状沁团状沁,横向分布,错落有致,过渡自然;纵向渗入,层层深入。足见受沁之自然,受沁时间之悠久。人工染色,不难;人造沁纹,亦容易。但是自然沁色沁纹的状态,却难以仿造,尤其是团簇云雾状沁,至今尚未见到能人工仿制其状。

 

  此玉双首共身环形龙玉,表上的沁纹沁斑,多处沁为沁沟,多处泌有沁浆,多处沁有土咬坑,多处原始石器的刮磨痕迹沁为沁坑,或沁为麻密点状沁坑。此器受沁的状态,与当代红山仿品上的色状有天壤之别。红山玉器真品与仿品,只要仔细观察与研究,并不难区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