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的尖底红陶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河南省巩义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距今约5000至7000年的仰韶时期的尖底红陶瓶。它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见图);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旋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画的倒“曰”字。

 

  据专家们考证,这是仰韶时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瓶身有一系,可系绳。倒“曰”字刻划文应为族徽,是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区分的标志。

 

  另外,在这个尖底红陶瓶里,发现有幼小的人类尸骨。因而,专家还认为,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夭折的婴孩放在此瓶中,埋在父母住处的房基下,寓意骨肉不分离,瓶身上的圆孔用来供灵魂自由出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院长李伯谦认为,尖底红陶瓶有助于我们研究仰韶时期的制陶技术,折射出原始人强烈的情感、思想和宗教观念。

 

  在这个尖底红陶瓶里,发现有幼小的人类尸骨。因而,专家认为,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