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歌谣的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总人口为30.61万人。羌族没有文字,但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正因为如此,羌族丰富的民族文学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承形式代代相传的。其中羌族的歌谣在羌族文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产、生活、习俗、宗教、道德和思想感情,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羌族歌谣历史悠久,《后汉书》载:“永平中……白狼、盘木、唐蕞等百余国……举种贡奉……作诗三章。”此三章诗歌名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合称为《白狼歌》。其诗意诗韵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羌族有史可循的最早的歌谣。为使本文的立论准确,笔者以我国三套集成之一的《民间歌谣集成》的标准为分类依据,对羌族的歌谣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研究。

  一、羌族歌谣的分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八类:

  (一)、劳动山歌

  羌族的劳动山歌,语言简练,注重交待生产环境、劳动工具、劳动方式,并且阐明劳动意义,鼓舞劳动情绪, 充满劳动的喜悦之情。

  对于勤劳的羌族人民来说,劳动离不开歌声,歌声是劳动的伴侣。羌族山歌按内容来说,又可分为抒情山歌和劳动山歌。抒情山歌婉转优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如《龙窝山上云重云》:

  “龙窝山上云重云, 只闻歌声不见人。

  红日高照云雾散, 羌族姑娘牧羊群。”

  该山歌用粗线条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对羌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羌族的劳动山歌高亢、音阔、形式多样,有什么样的劳动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山歌。有《耕地歌》、《割麦歌》等。如:《摘椒歌》:

  “太阳出来辣悠悠, 贤妹出来晒花椒。

  花椒晒的大张口, 贤妹晒得汗长流。”

  《挖药歌》:

  “五月草莓红遍山, 正是虫草冒尖尖。

  不管官大和贫贱, 都要低头斜眼看。

  不论亲疏和里外, 等你只有七八天。”

  羌族人民在艰苦的劳作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既而用响亮的歌喉抒发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些悠扬的劳动歌把他们身上的烦恼和疲乏驱除得无影无踪,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二)、情歌

  羌语称情歌为“苕西”,是羌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时唱的歌曲。按照羌族的习俗,青年男女是不能在家里谈情说爱的,只能在户外和山间野外通过对歌来恋爱,借此抒发珍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总的来说,羌族情歌具有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比喻生动的特点,颇有感染力,使情人沉醉在情歌中,充分表达出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的文化内涵,是引导羌族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和鼓励婚姻自由的生活教材。

  1、赞歌

  《阿妹一表好人才》:

  “阿妹一表好人才, 桃花围腰绣花鞋。

  不抹胭脂素打扮, 阿哥真心爱着妹。”

  这首赞歌不但对情人的外貌进行夸赞,还贯穿着羌族对本民族美的本质的特殊理解,不仅要求姑娘外表美貌,更注重民族打扮、简单朴素、功于针线、吃苦耐劳等深层次审美标准。

  2、逗歌

  《逗歌之一》:

  男:“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

  嘴不唱歌心里烦, 要想唱歌无对头。”

  女: “一股丝线四个头, 要唱山歌找对了头。

  找到对头我们唱几首, 看你山歌有多少。”

  逗歌形式多变,内容不拘一格,幽默诙谐,语言无忌。羌族青年正是在这种生冷不忌的对歌中逐步熟悉起来, 进而产生爱情的。

  3、誓歌

  《哥是树来妹是藤》:

  “哥是山中树一根, 妹是树上一条藤。

  狂风吹着树摇摆, 藤儿把树缠得紧。

  哥是山中树一根, 妹是树上一条藤。

  树老空心终将死, 叶落藤枯心也甘。”

  这首歌谣用比喻的手法、发誓的语气形象地描绘出羌族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主要是女子的极度痴情。不论外界的变化和阻碍有多大,他们相信只要男女双方心心相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并表明了至死不渝的决心。

  (三)、生活歌

  1、苦歌

  苦歌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诉说羌族人民在封建官府和统治阶级的压榨下悲惨生活的歌曲。歌词鲜明深刻,十分感人,是羌族人民内心不平的抒发和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如:

  《羌民苦》:

  “春天里活路忙, 犁田地开生荒。

  脱下灰衣夏天来, 栽青稞种玉米,

  一把汗一筐土, 羌人受着苦中苦。

  北风飘天气寒, 盼到秋来好收成,

  主人家收租重, 官家的粮税如铁箍。

  大雪封了山, 羌人象坐了监,

  平民百姓的苦啊, 何处去伸冤? ”

  这首在四川省汶川地区广为流传的苦歌谣,揭露了地主、头人和黑暗官府勾结,剥削压榨劳苦的羌族人民,使其陷入了有状无处告、有冤无处伸的悲惨境地。同时也反映出了羌族人民对地主、头人、官府的无比愤恨。

  另外还有反映妇女苦的歌谣。这是对旧社会女大男小的畸形婚姻的诅咒。

  “六月麦子正扬花, 丈夫还是奶娃娃,

  哪天等得丈夫大, 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地区在旧社会时盛行“女大男小”的婚姻,咎其原因,主要是男方家处于劳动需要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家里多增添一个劳动力,促进家庭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一旦男方生理上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就能早日生儿育女,多得人力,增强家族的势力,从而多获得社会资源,使家族能平稳地延续下去。现在,这种婚姻形式已经基本消失了。

  2、状物歌

  这是羌族人民对日常生活中所用事物进行描绘的歌。多表达喜爱之情。如:

  《赞碉楼》:

  “羌人房屋有三层, 三层用处不相同。

  底层用来关牲畜, 中间一层人居住。

  房顶照楼藏粮食, 中间一层修火塘。”

  碉楼是羌族人民的独特建筑,在古代时用于保卫家园, 至今还在使用,可以说是羌民族的标志性建筑。该歌谣对碉楼内部的具体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形象地勾勒出了羌族的住房情况。

  (四)、仪式歌

  1、酒歌

  羌谚云: “哪里有酒哪里就有歌”。酒歌是羌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歌唱形式。主要在逢年过节、举行人生礼仪的过程中喝“咂酒”时唱。其节奏缓慢、旋律优美、声音高亢、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艺术风格。歌词较长,多表达吉祥、祝贺与酬谢之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的业绩。如:《酒歌》:

  “万颗明珠一罐收,将相王侯都低头。

  双手握住朝天柱, 吸得黄河水倒流”。

  这首酒歌歌词精美,富于夸张,把羌族喝咂酒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歌词的最后两句尤为传神,使人读后余味无穷,传唱至今。

  2、祭典歌

  这是羌族在举行大型宗教祭祀时所唱的歌谣。表达庄重、肃穆之意,多由“释比”演唱,并伴有“跳神”舞。如:

  《黄牛歌》:

  “黄牛一生苦不尽, 人间衣食不离牛。

  今天敬神谢天地, 挥舞凿子还牛愿。

  剑尖用来引神牛, 剑刃用来还牛愿。”

  黄牛是羌族人民劳动中的主要役畜,羌族以前不吃耕牛肉,牛死后一般都埋掉,叫“牛坟”。解放后在汉族的影响下才开始吃牛肉,笔者家乡只吃摔死的耕牛,一般不主动宰杀耕牛。该歌谣反映了羌族人民对耕牛的喜爱之情。

  《庆丰收》:

  “地盘业主寨寨有, 先辈创业代代传。

  今年生产大丰收, 寨寨欢腾多热闹。

  插占为业正辛苦, 丰收不忘创业人。

  子孙后代当还愿, 地盘业主来领受。”

  这是羌族在农历十月初一还大愿时由“释比”演唱的敬地盘业主的祭歌。表达了后人对先祖创业艰难的缅怀和不忘祖恩的情感。

  3、节令歌

  《唱月令》:

  “正月里是新年, 阿妹与哥同团年。

  晚上喝的竿竿酒, 早上吃的荷包蛋。

  二月春水节, 花花鞋儿挂墙壁。

  推开窗口往外看, 门外正在飘春雪。

  ……”

  这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节令有了详尽的理解后总结并编唱出来的节令歌,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4、诀术歌

  这是羌族“释比”在做法时用于驱邪解秽的歌谣,往往具有浓厚的巫术意味,反映出羌族“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遗迹。如:《驱邪歌》:

  “日吉时辰, 天地开张,

  新人到家, 大吉大昌。

  钱财一份白如银……

  天无忌, 地无忌,

  年无忌, 月无忌。

  日无忌, 时无忌,

  诸煞回避。”

  这是新娘刚到新郎家后,“释比”在“撵煞”时念的咒语,起到驱除恶邪、祈福迎祥的作用。

  5、婚礼歌

  如,《尔玛姑娘作新娘》:

  “十五的月亮明又亮, 小伙子就像月亮一样,

  黑夜里有颗星儿, 它像姑娘一样漂亮。

  尔玛姑娘作新娘, 美丽的像蝴蝶一样,

  但是新郎也不逊色哟, 如胸前的银牌一样辉煌。”

  这是羌族婚礼中对新郎新娘的赞歌,表达了人们对新婚青年最美好的祝福。

  6、丧歌

  丧歌是伴随丧葬礼仪的歌,大多与舞蹈相结合,边唱边舞,自问自答。内容多叙述丧事礼仪和对死者的怀念,以及悼念的规矩。有亡者子女迎接前来吊丧的母舅时唱的《迎舅歌》,有吊丧者唱的《吊亡人歌》,还有“释比”做法事时唱的《招魂歌》。这些歌或赞扬死者生前功德,或安慰亡灵,悲憾之声感人肺腑。例如舅家唱的:

  《病从哪里来? 》

  “姑爷病从哪里来? 终期已到永别了。

  房顶坏可延岩, 不搬不换无关碍。

  人去不能久停放, 不满三天须安葬。

  靠神靠人病不好, 求神不灵药不应。

  姑爷啊, 那是你的寿数尽。”

  通过舅家的吟唱,起到了安魂的作用,向死者诉说了死亡的原因,希望死者尽快安息,不要再贪恋阳间,更不要扰乱家人。

  (五)、时政歌

  时政歌反映了羌族人民对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生活的态度。

  1、颂歌

  在羌族歌谣中,颂扬红军的歌谣广为流传,其中难能可贵的是红军北上后,羌族人民歌颂和怀念红军的歌谣。歌曲感情真挚,情意深长。例如《卡普歌》,唱出了羌族人民对人民领袖和子弟兵的赤诚之心:

  “羌人心中难过, 惦念红军哥哥。

  围拢火堆烤着火, 放胆唱吧——卡普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太阳高升在东方,

  毛主席、徐向前, 引导羌人下雪山。

  打倒土豪分田地, 打开衙门杀贪官。

  建立苏维埃, 羌人当家掌了权,

  脚下有了羌人的地, 头上有了羌人的天。

  亲人北上时说: 一定要回来再见。

  哎, 熬着吧! 总有一日要晴天。”

  2、劝喻歌

  羌族人民用歌声表达了对身边不合理现象看法,多含劝阻之意。如:

  《泽奇格布》:

  “泽奇大兴兵, 旨在夺汉城。

  族众齐劝阻, 歌谣表民心。

  泽奇啊泽奇, 不可动刀兵。

  汉地虽然好, 征战要伤生。

  泽奇岂肯听, 举兵齐克寨。

  族众声声劝, 歌谣复更新。

  泽奇啊泽奇, 征战不可兴……”

  这首歌谣揭示了羌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对发动战争的头领泽奇格布进行了有力的劝说。

  3、斗争歌

  多表现为羌族妇女对自身不公平命运的控诉和与封建家长的斗争。如:

  《不愿嫁给切切子》:

  “青布鞋儿蓝里子, 不比先前当女子。

  妹在娘家当女子, 油炒饭来烧饼子。

  妹在婆家当媳妇, 倚着碗柜偷冷吃。

  哪天哪日时运转, 鸡窝狗棚妹要嫁。

  愿背水来愿砍柴, 不愿嫁给切切子。”

  这首歌谣表达了羌族姑娘对男方的选择标准,宁可嫁给穷人吃苦劳累也不愿和爱打人的二流子结婚,表现出了羌族人民对于真、善、美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六)、古歌

  这是羌族最古老的歌谣,往往是羌族世代传唱的经典。对于追溯羌族的历史、缅怀羌族的祖先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如:

  《大禹受命继承鲧之父业治理洪水时的歌谣之五》:

  “禹啊大禹,

  你是属于天下的大禹。

  你是一轮五彩烘托的红日,

  已经冉冉从地平线上升起。

  日月的光华溶融在你的身上,

  连天地都顺从你。”

  这是舜传位于禹时唱的歌,赋予大禹无上的荣光,认为大禹继承王位是顺应天意的。

  (七)、历史传说歌

  这是羌族通过歌谣这种形式对历史事件的讲述,重现了历史。通常是对英雄及其事迹的夸赞。如:《孟良搬兵》:

  “唱几声来唱几声, 唱个孟良去搬兵。

  头年搬来杨宗保, 二年搬来穆桂英。

  半天云头交一战, 打死三千鹞子兵。”

  羌族传说杨家将曾在羌区作战,而羌族人民向来尚武,这首歌谣反映了羌族人民对英雄的缅怀。

  (八)、儿歌

  羌族的儿歌多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对于羌族儿童的身心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

  《冲锋歌》:

  “羊马子, 马子盖, 哪个英雄敢过来?

  羊马子, 马子盖, 这个英雄敢过来。

  我敢, 我来了, 冲啊。”

  这是羌族儿童在进行“破连环马”的游戏时歌唱的歌谣,用来鼓舞士气,冲破连环。体现了羌族尚武的民族精神。

  另外就羌族歌谣的形式而言,多采用你问我答盘问式的“盘歌”。在以上八类歌谣中都有部分歌谣采用了盘歌形式,是羌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