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 学生感受中秋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学生感受中秋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风筝表演。主办方提供 
  
  绘兔爷、扎风筝、抖空竹、听口技、刷花坛、赏年画……19日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嘉泰丰台学校,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秋节日风俗,体验非遗技艺的文化魅力。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是圆形,寓意人团圆。”北京民俗专家李石给学生们讲述中秋节的民俗故事、月饼典故,以及兔爷的来历。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制作月饼。主办方提供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制作月饼。主办方提供
  
  兔爷是中秋节的“吉祥物”,也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带来了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兔爷、兔奶奶,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在张忠强指导下,同学们为兔爷绘制漂亮图案,了解每逢中秋请兔爷的传统习俗。
  
  制作月饼是当天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们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在民俗专家的带领下,将调好的王致和腐乳与豆沙制成馅料,然后用月饼模具压成一块块冰皮月饼。孩子们各展身手,一块块颜色鲜艳、口感香甜的冰皮月饼呈现在人们面前。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耍花坛绝活。主办方提供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耍花坛绝活。主办方提供
  
  据介绍,同学制作的月饼馅料都出自中华老字号——王致和,有淡口腐乳、茉莉腐乳、桂花腐乳和玫瑰腐乳等品种,做成的馅料口感更是香甜而且绵软。
  
  在活动现场,国家非遗“曹氏风筝”传人缪伯刚带来了高达180厘米的大风筝和一只火柴盒般大小的小风筝。他还向学生们传授制作风筝的技艺,一幅色彩艳丽、由56只花朵组成的“梦”字风筝吸引众多学生的目光。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发挥想象为风筝涂上各种颜色,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传授风筝制作。主办方提供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传授风筝制作。主办方提供
  
  在活动现场,学生们观看了国家非遗口技项目代表传承人方浩然表演的口技《身边的声音》,欣赏了卢骥鸿的“嫦娥奔月”年画,以及抖空竹、耍花坛等表演,非遗传承人的各自“绝活儿”,引来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嘉泰丰台学校校长王志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能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