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改造: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2018-09-19 14:19: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这里的人们说,如果不到喀什,就不算真正到过新疆。
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国际商埠,享有“古丝绸之路明珠”“维吾尔风情之都”美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贸发达和人口繁盛的地方。如今,站在丝绸之路复兴的起点上,喀什正致力于打造丝绸之路上最具维吾尔风情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路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规划的吸引力有多大,从乌鲁木齐飞往喀什的航班便可见一斑——平均每天20个。
寻访改革开放40年在喀什的印记,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美丽的喀什老城。2010年启动的老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70.49亿元,历时5年,使原本破旧的老城摆脱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的尴尬处境。如今,花盆巴扎、铁器巴扎、花帽巴扎、木器巴扎等各具特色的市场在老城的各条街道上有序经营,林立的店铺里“叮叮当当”“嚓嚓咣咣”,热闹似一支层次分明的交响乐。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在风情独特的街巷,在小吃摊位、特色店铺间流连忘返、啧啧称奇。这里也能找到颇具现代感的小型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和城市绿色景观带,可以体验便捷的移动支付、邮政速递等业务……传统与现代在喀什老城和谐共生。
在记者看来,喀什老城的改造最成功的经验便是既保持历史风貌的原生态,也保持生活方式的原生态。老城的破旧危房虽然不得不拆,但居民还可以留在这里继续生活。他们的手艺变成了财富,烧制颜色各异的花盆、手工制作乐器,生意随着房子装修的提档升级也越来越好;老人、孩子的生活没有因游客的到来受到太大的影响。老城中就有学校,相熟的邻居依然住在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在老城的巷子里聊天、健身,见到陌生人会热情地打招呼说“你好”……这一切,让人感受到这座老城的温度,感觉到这里的习俗还在、温情还在。
涉及22万人的这项老城改造工程,让从自治区到喀什当地的各级相关部门都费尽了心思。改造之初,40多个工作组的干部挨家挨户登门发放了两万张入户调查问卷,又走家串户了解居民的住房现状、生活来源、就业情况。有人不相信政府拆了旧房子会免费盖新的、有人把入户的工作人员推倒在地当面指责……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党和政府的许诺很快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效果的确值得称道。一位来自深圳的设计师说:“喀什老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在改善民生和保护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既没有改变老城区旧有的格局,也没有破坏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喀什的实践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赞赏,他们在赴喀什老城区考察后说:“喀什老城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征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很多经验值得推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