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陕西“考古储藏室”对公民代表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五千年前的墓葬群,我们正在‘穿越时空’……”9月13日,20余名公民代表来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基地参加“社会公众走进政府”活动,承办本次活动的陕西省文物局通过邀请公民代表参观考古工地、标本陈列室和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陕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上午九点,代表们统一乘车来到位于西安市高陵区的杨官寨遗址考古工地进行参观,在现场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就杨官寨遗址的背景、发掘成果、保护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杨官寨遗址是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庙底沟时期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我们眼前的是当时的墓葬区,距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站在这里可以说是‘穿越时空’。”考古项目负责人杨利平说,杨官寨遗址从考古学文化分期看属于庙底沟文化或半坡文化第四期,考古工作已陆续进行了15年,目前发掘了25000多平米,出土文物7000多件、发现遗址1400余处,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杨官寨遗址不仅是陕西关中最大的史前遗址,在全国也很少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之后,代表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被称为“陕西考古储藏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参观标本陈列室、石刻库房以及周原贺家西周铜轮牙车马修复室,这也是省考古研究院首次对普通市民开放基地,大家仿佛走进了神秘的历史世界。“这是考古人员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的周原遗址考古发现的青铜马车,经过我们初步研究,判断它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这种华丽程度在西周车马发展史上可以称得上是‘西周第一豪车’。”在西周铜轮牙车马修复室,专家向大家讲述了青铜马车发现的过程和它内涵的文化价值。标本陈列室中的壁画、石刻库房内的墓志,犹如一部部立体的史书,通过专家的介绍,为大家解码古代文明。
  
  参观结束后,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副院长王小蒙与市民代表进行座谈,代表们纷纷表示,参与文物保护不仅要有热情,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此次活动,今后一定会对文物保护更加关注,并向身边人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