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书法参赛作品获奖率之浅见

  最近,建华参加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喜出望外荣获金奖。能够在强手如林的5100多幅参加作品进入前百名(大赛设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每一个组设特别金奖6名、金奖30名、银奖40名、铜奖50名,优秀奖60名)也属不易。因为“庐山杯”诗书画大赛是由中国书画家网、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主办,九江市书画家协会和九江市庐山文化交流协会承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项大赛能够连续举办十八届,无疑属全国业界一个知名品牌,因此,全国各地参赛者十分踊跃。
  
  许多朋友得知建华获奖消息,给予了友情祝贺,热情鼓励。不少书法爱好者提出要拜建华为师学习书法;还有些长期练习书法具有较深功底的书法之友希望介绍一些如何提高书法作品参赛获奖率的做法与经验。
  
  引导更多朋友加入练习书法行列是建华乐意并践行的事宜,乐见更多朋友弘扬国粹、修身养性、结伴快乐。建华曾戏言:多一个书法练习者,就会少十个赌博者,当然这是玩笑之语。但多引导一些朋友爱好书法应该是每个书法家的使命与责任。
  
  咱们在此聚焦话题,结合此次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谈点如何提高获奖率之浅见,供书法之友借鉴。
  
  大家可能知道,建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业是写作。书法属业余爱好。建华从小在外公熏陶下练习书法,主要是春节期间为村民书写春联。
  
  1997年调北京后,由于进入“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书法练习基本中断。重拾书法是2013年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工作范围为纪检、监察、法律、审计、信访维稳)之后,当时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信访维稳工作,常常要与上访人员打交道。为了释放压力,调整身心,开始练习书法。从此持之以恒,一路坚持了下来。在许多老师的帮助指教下,建华的书法水平有所提高,但参赛较少。
  
  此次参加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也属偶然。不久前,建华带小凡宝到顺义区赵全营镇刘友春老师家拜师做客。期间刘友春老师说到最近应邀参加了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之事,他建议我抓紧参加还来得及,并将征稿通知从微信上转发给我。随后我按征稿要求准备作品快递给了组委会。这就是建华参加此次“庐山杯”大赛的缘由。
  
  能够在此次高手林立的大赛中获得金奖,我觉得以下体会值得与朋友分享。
  
  一是紧扣主题。创作之前要认真研究征稿通知中的要求。每个大赛都会有一个主题,因此参赛作品一定要紧密围绕主题进行创作。
  
  这次大赛组委会设在九江市濂溪区,大家是否知道?濂溪区是因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熙前辈,2016年9月由庐山区更名而来。借助历史名人提高当地知名度是当今流行的运作模式。
  
  建华有幸在2017年回老家时,由干勇、盛峰等濂溪区的朋友陪同参观了周敦颐先生故居,见到周恩来总理为先祖题写的“爱莲堂”。
  
  周敦颐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著有《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概念构成了理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流传久远。尤其是119字的《爱莲说》传播最广,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成为千古绝唱。无人不爱莲,文人墨客将莲拟人化,赋予无限的想象。莲自然成为书画家笔下的抒情主题。当今,反腐倡廉成为时代风尚,人们希望沐浴莲花清香,冀希各级官员像莲花一样一尘不染,留得清香满乾坤。周敦颐前辈《爱莲说》的深邃思想和优美文笔理应在当代弘扬光大。
  
  有了以上背景,建华参赛作品选择了隶书《爱莲说》。吻合地方文化特色,紧扣大赛主题的作品自然会引起评委的关注,这也许是建华能够获金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符合要求。每一个征稿启事都会提出具体要求,如投稿的篇幅,四尺或六尺宣纸;横排或竖排;投稿数量;作者信息等等。
  
  我们作为参赛者一定要按组委会的要求行事,现在多数要求竖排,为的是展出时整齐有序。纸张大小也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处理,获奖概率会大大降低。组委会一般都会要求作者提供个人简介。有些参赛者职务和获奖项目很多,要注意挑选与书画相关的信息,太多了反而会画蛇添足。
  
  我此次提供的主要信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学会会员、文化部高级书法家等几个主要资质。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作家协会是各类协会中含金量比较高的资质。参加诗书画大赛,有利于得到评委们的认可。
  
  三是虚心求教。书法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书法之友一定要具有虛怀若谷、从善如流的胸襟,谦虚低调有利于提高进步。
  
  建华几年来不怕亮丑,多处拜师访友。有一批老师为不吝为建华赐教。在此次“庐山杯”参赛时,先写了一篇初稿,分别发给了张仕森、刘友春、桂相文、刘小华、刘国伟、刘米生等老师指教,并吸收采纳老师们的意见进行完善。尽量避免书法参赛中的低级错误,不至于在初选时因硬伤而被淘汰。
  
  四是先入后出。学书之路,无疑要经历先入帖后出帖的过程。所谓先入帖,因为隋唐已经构筑了书法的一个个难以超越的颠峰,后人必须认真刻苦学习前人的经验成就。评委们一看一幅作品首先要看来自来哪一门哪一家哪一体。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作品很难得到主流认同。因此,学书者必须老老实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古帖认真临习,并且持之以恒,临帖是一辈子的事。
  
  建华这几年常到荣宝斋选购古帖,长期坚持临习。临习较多的有张迁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王曦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孟頫、邓石如、刘炳森等名家字帖。并装裱了张迁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兰亭序长卷。
  
  对于是否要出帖,历来书家观点不一,有的主张完全效法古帖,不要有自己的成分;有的主张入帖就是为了出帖,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建华倾向于先入后出。如果一辈子去临模古人,永远形成不了自己。应当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建华这几年经老师指点,侧重练习隶书。建华自我定位为行隶。很高兴不少朋友说:一见字,就知道是建华的字,其实现在还远远不够,但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想评委们更希望有自己风格的作品,并且有的征稿启事中明确提示,不评临帖作品。
  
  五是关注进展。书友参加大赛都希望得到获奖的好消息。因此要留意参赛的进展情况。否则会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
  
  建华属于只顾耕耘,不问收成的那种人,这次“庐山杯”大赛有过教训。
  
  友春老师收到获奖通知书后,问我是否收到?我说没有。我认为我的作品可能没有评上奖吧。友春老师特别热心,专门询问组委会,了解到我也获奖了,并截了邮件投递图发给了我。我询问收发室同志是否收到邮件,都说没有收到。给投递员打了几天电话,电话关机没有人接。接收室同志极度负责,追本溯源,但几天都无果。大概十天过后,投递员才联系上我,说邮件投错了地方。我问:为什么打了几天电话都说关机?投递员说:那个手机坏了。投错地点、手机坏了,几个小概率事件偏偏凑到了一块。后来投递员在一声声抱歉声中将邮件送到我手中。
  
  建华的教训提示参赛朋友,要关注进展,以避信息不对称而失去到手的奖项。
  
  六是增强自信。参赛希望获奖,但更是一次历练。获奖对于参赛者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有主观努力的因素,也有自己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如评委的偏好、数量比例的设限等等。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参赛,也有名落孙山的时刻。
  
  著名书法家张书范老师给我们讲课时就曾说到,有一次参赛就名落孙山,因此受到不小刺激,此后认真分析原因,甚至由楷体转变为魏体,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此后,成为获奖专业户。如今荣宝斋的画廊展示老师的作品,标价为几万一平尺,可见老师在书法界的地位与水准。
  
  对于我们一般书法之友来说,应抱着获奖是意外,落选是正常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参赛。但每次参赛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千万不要因为一两次落选而丧失信心。坚持练习,掌握方法,拜师访友,一定会所有进步。
  
  自信比黄金更珍贵。
  
  写下以上文字,算是此次“庐山杯”参赛的总结,也是心底之言与书友分享,感谢书友长期以来对建华的鼓励厚爱。希望对书友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