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院昨起推出免费预约讲解服务

  上个月底,浙江自然博物馆刚刚更名为“浙江自然博物院”,这个月还未过半,自然博物院就又推出一项福利——从昨日起,除周一闭馆外的工作日,馆内都将安排一天四场长达一小时的免费讲解,每场限量20个名额。
  
  此前,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定点定时讲解已经开展了五六年,人员配置到位、体系也比较完善,为什么决定改为预约讲解?记者采访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服务部主任兰国英,她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了更精准地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多元化的展呈方式降低人们对讲解的需求
  
  如何更有效地提供讲解服务成为新命题
  
  “我们馆对讲解服务一直比较重视,一方面是定点定时,确保观众每个时段都能听到公益性讲解。另外,也可以选择收费的私人订制讲解。一直以来公益、收费搭配讲解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近年来,观众对人工讲解的需求事实上还是在下降的。”
  
  兰国英告诉记者,现在展呈方式越来越多元。“微信语音导览、影像游戏互动……这些配套服务有时已经能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不断调整讲解方式是有必要的。当你来预约时,就说明你有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想法,通过预约讲解我们可以找到这部分观众,更精准也更有效地去提供这项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推出的预约讲解分四场,包括“序厅&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生物世界&绿色浙江”等上下午各两场。讲解员赵铭安透露,其实预约讲解也缓解了他们的尴尬,“有时候我们站在厅内,很多观众不知道我们是可以提供讲解服务的,到了讲解时间就要主动上前去讲给对方听,但如果只是灌输式地讲解,与我们的初衷是不符的。”
  
  博物馆功能在往教育倾斜
  
  带孩子来博物馆应该跳出走马观花式游览
  
  一个很直观的现象是,浙江自然博物院的青少年观众非常多。就昨天一个上午,馆内就有300多名小朋友来到浙江自然博物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馆的标本等文物本身就有助于孩子认知世界;另一方面现在学校纷纷开展第二课堂,有这个需求。”
  
  兰国英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重新修订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到了研究、欣赏的前面,也预示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将不仅仅是一个藏宝贝的地方,而且是要成为承担起教育责任的地方。
  
  那博物馆做得如何呢?兰国英也表示,他们一直在思考。“现在学校带孩子们来,基本都要求整个讲解听一遍,但一个小时下来他们能接收那么多信息吗?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对孩子们来说帮助有限。是不是可以我们与学校提前沟通,策划一个新的讲解路线,比如这一次就是来专门了解朱鹮的,让孩子们提前做好功课,然后带着问题来,这样也更有针对性。”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浙江自然博物院(馆)的官方微信了解预约讲解事宜。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