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上篇)

  居帝都,亦能感大唐之风,重现盛世之气!
  
  提起唐代,我们脑海里或许先想到的是玄奘西行,不但取回真经,回国后还写成那本著名的地理史籍《大唐西域记》;又或者是那重农抑商的时代,兴起且又繁华昌盛的大唐西市;再或者是那个时代开放包容的风气让人心驰神往……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来一次“梦回唐朝”之旅,感受一番盛世气象。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眼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于9月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展期为两个月,喜欢唐代文化的在京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次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文武安天下”、“皇室的珍宝”、“长安多丽人”、“骑猎散歌尘”、“大唐异乡客”和“学理共归真”,从政治、人文、思想、文化、器物方面来展示大唐风貌,展品共一百二十件(套)。
  
  一进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前言部分,一段朴实的语言引着我们走进大唐的世界,感受一番长安的繁华……
  
  ·政治
  
  大唐被称作盛世,断然离不开其文治武功方面。在用人方面,朝堂中有贤能的文官和英明果断的皇帝;战场上有骁勇善战的将士冲锋陷阵,边疆更是有坚毅勇敢之士在戍守;这为大唐的人民打造了一个太平安宁的环境,以让他们创造美好家园。在制度方面,大唐完善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懂得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政治特点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有这些因素在,内忧没有外患也无,盛世还能不出现?
  
  ·文治
  
  -独具大唐特色的制度创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白釉“翰林”款罐(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该瓷罐的工艺是白釉,出自隋唐七大名窑之一的邢窑。该瓷罐口圆、短颈、鼓腹、平底,底部阴刻楷书“翰林”二字,因而可以看出这个瓷罐是细白瓷。(唐代带有底款的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细白瓷在选材上用优质的瓷土,加工工艺上步骤讲究,可谓是白瓷中的上品。当然,也有官用和皇家使用的原因所在,不敢不细致。
  
  除了它的材料和工艺,它底部的“翰林”二字也是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相信大家对翰林学士这个名词不陌生,但一定不知它原来的职能。翰林学士一职在玄宗年间才正式设立,在此之前的翰林院中,除文词、经学之士外,还有各种专门伎艺人员。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娱乐,为天子算卦等。而到了玄宗时代及以后的翰林学士成为重要官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皇帝的心腹,因此有如此好的瓷器也不见怪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长行坊牒(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立的都护府位于沙漠高山之地,没有驿站来连接这些城市,因此需要长行马来联系(长行马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不换乘的马匹),长行坊就是其管理机构。
  
  上图是长行坊牒式文书的残卷,相当于我们所熟知的通关文牒,这份文书是唐代开元九年的历史遗存物,对于唐代长行马制度和边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武功
  
  -生前保家卫国、绝杀疆场;死后驱邪镇恶、护主平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三彩男立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三彩也是唐代文化中的一个代表,盛行于唐代,属于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三彩是唐代丧葬的陪葬品之一,明器,因此不能说唐三彩是日常生活用品。三彩在工艺上采取先上釉后烧制,成色十分鲜明,与彩绘的陶器相比,颜色更不容易脱落。
  
  此三彩人俑头戴鹖冠(鹖是一种很善斗的鸟),因而判断为武官,有震慑鬼魅之作用,也表现了大唐武将英勇无比,足以震慑敌人,驱散恶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彩绘贴金骑马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陶俑的工艺是彩绘和贴金,我们从马和骑兵身上可以看出些还遗存的彩绘痕迹,马的面部还留有贴金的痕迹。
  
  彩绘与三彩的工艺不同,不上釉,先烧制后上色,所以颜色极易脱落。特别是出土文物,一遇到温度、湿度和空气的变化,更是如此。
  
  马上的骑兵盔甲护具一应俱全,体现出唐代军事思想中重视机护的特点;骑兵的大气与马身上的华丽装饰充分体现出皇家仪仗和大唐将士的气势。
  
  ·文化
  
  唐代统治者自身就有少数民族血统,对待文化差异十分包容。因而大唐有着其它朝代不可比拟的开放风气,将文化多样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加上政治经济的强盛,造就了文化的空前繁盛。这样的繁荣和自信让奢华之风慢慢兴起:大到宫殿民居,小到生活用品,无一样不体现出盛世特有的风气。
  
  ·皇家器物
  
  -身在皇家,要用就用最好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看过《国家宝藏》的朋友对这个香囊一定不陌生,但是此次来京的并不是上过电视的那个。
  
  经过岁月的洗礼,鎏金的痕迹慢慢消散。鎏金在隋唐时期的技艺精益求精,亦是皇家用品(包括建筑、佛教建筑、佛教器物等)常用工艺之一。这个香囊体型过大,不宜携带,但胜在设计巧妙,古代匠师聪慧地利用力学原理(大机环与小机环相连,加上香囊自身的重量,保持机械平衡),使其中的香灰不会撒出,设计也十分精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饰纹鎏金,盒盖盒身形制相同,上下对称。边缘为一周莲瓣纹,盒盖最显眼的便是刻的一对狮子了,两只狮子十分活泼,栩栩如生;四周衬以蔓草等。盒底用墨写着“内库”二字,可见是皇家的库府所存。
  
  -身为皇家人,也是要吃饭、喝茶的
  
  厨具
  
  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刻花折枝团花纹铜碗(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双狮纹银碗(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折腹银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刻花鹦鹉纹铜盘(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漏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光启宫银漏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酒器
  
  羽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因为有耳,考古学界亦称其为“耳杯”,有漆、铜、金、银、陶等材质。又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根据资料,一般羽觞为酒器(陶制的为明器),此物为银器,用来饮酒也不算奢侈,故推断为唐代的酒杯。
  
  唐以后羽觞罕见。
  
  封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封泥(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用来封闭各地官员进献给皇帝的酒和蜂蜜,类似于现在的瓶塞。
  
  茶具
  
  茶叶盒
  
  茶叶盒,顾名思义就是盛茶叶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总是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大唐的茶叶盒会让你大吃一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整体呈长方形,由盖、罗(过滤)、屉、罗架、器座组成,盖面刻有两只首尾相对的飞天,罗架两侧刻有驾鹤仙人;罗、屉均作匣形,罗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屉面装饰流云纹,有环状拉手,罗架下焊台形器座,座上有镂空的桃形壶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茶罗子底部刻有“五哥”。“五哥”是唐僖宗李儇(xuān)在宫中的小名,因其排行第五而得名。这个茶盒子应该是唐僖宗的私人茶具之一。
  
  接下来的这个,便是更令人惊叹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银龟盒(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看到它第一眼你会觉得是个茶叶盒吗?此盒的工艺不再多说,关于它的形制,我们来说一说。
  
  整体仿龟形,龟甲为盖,龟腹为盒,龟颈是插入龟身的。由于细节处理得很好,因此看上去很逼真,以为就是一只小乌龟,不得不感叹一下匠师的奇思妙想。更巧妙的是,龟的眼睛和鼻孔镂空,除了生动以外,还有透气的实效性。实在是一个巧夺天工的作品!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是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在创造中也可以将“美”与“用”巧妙结合。
  
  当然,有专家也认为这是一个香炉。
  
  茶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琉璃茶盏和茶托(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材质琉璃(国产玻璃),淡黄色、透明。
  
  据《法门寺物帐》可知该琉璃茶具是唐僖宗李儇于874年供奉给释迦牟尼指舍利的。
  
  碾茶工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砣轴(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刻有“五哥”二字,是唐僖宗私人茶具之一。
  
  唐人吃茶时,必先将茶饼碾碎,这一组就是碾茶工具。
  
  盐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茶经》记载,唐代人饮茶须加盐等佐料。盐应该是放在这个台盘上。
  
  药具
  
  唐代盛行将药物放入金银器内,认为染上金银之气的药物能巩固和提高药效。
  
  银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大粒光明砂”银盒(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此盒内所装物品写在盒盖内外壁上,装朱砂等物所用的盒子。(装药用)
  
  银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素面双耳银锅(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药釜或丹釜(煎药用)。
  
  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金铫(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用来煎药或温药,根据铫上的墨迹判断主人为泾王李梃。
  
  罐、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唐·银石榴罐(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右:唐·镂空盖银盒(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左边的石榴罐被推测为古代炼丹的蒸馏器,右边的银盒则用来盛放药物。
  
  展览:大唐风华
  
  展期:2018年9月4日-11月3日
  
  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10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文物局
  
  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
  
  协办:法门寺博物馆 西安博物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昭陵博物馆
  
     乾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院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长武县博物馆
责任编辑:思思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