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珍宝展之一:“来通”杯小议

  9月份国家博物馆又放大招,《大唐风华》展讯消息一出,朋友圈顿时喜大普奔。可惜心心念念何家村窖藏那件产地和年代颇有争议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没有一同来京。不过,这到让我想起最近巡展到深圳南山博物馆的阿富汗珍贵文物(《耀世遗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珍宝展》展览时间:2018年8月25日——2018年11月4日,在深圳的小伙伴们有福气啦!)出土于贝格拉姆遗址10号库房的那件玻璃“来通”杯。
  
  “来通”杯在中国地区考古发现数量很有限,其使用材质主要为金银、陶瓷。而玻璃材质的“来通”杯,还是在阿富汗的珍宝展上第一次见到。但明显可以感到形状像角杯,上口近圆形,下部雕刻为兽首形,兽首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其面部却像牛,兽首的口鼻部装有笼头状的金帽盖合,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的何家村窖藏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虽然年代、产地、材质与这件玻璃“来通”杯不同,但在造型和使用方式上显然是一脉相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镶金兽首玛瑙杯
  
高6.5CM 长15.6CM 口径5.6CM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通”杯
  
贝格拉姆10号房
  
公元1世纪
  
玻璃
  
高16.5CM 宽13.9CM 杯深7.7CM 直径6.5CM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件贝格拉姆10号房出土的兽首高足“来通”杯为罗马帝国时期吹制工艺制作的泡花碱玻璃产品,成分检测为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
  
  罗马玻璃就是指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领域中的玻璃产品。西罗马灭亡之后到阿拉伯帝国兴起为止,地中海东岸的玻璃产品也可以视为罗马玻璃。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希腊世界的两个玻璃中心——腓尼基、叙利亚海岸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地区。
  
  罗马玻璃的主要特点是多采用型压、有模或无模吹制成型技术。这是玻璃生产的一场大革命,大大简化了生产,降低了成本,使先前一直是罕见昂贵的玻璃器变成了常见的交易商品。
  
  什么是吹制法?
  
  吹制法是指用吹管把料泡吹成适当形状和大小,料泡的内部与外部接触空气降温,形成弹性表皮,并以熟练的手法使其产生雏形,然后将已经成型的玻璃容器从空心的吹管上转接到末端带有少量黏稠玻璃液体的实心铁棒上,最后再将玻璃器从实心铁棒上剪除取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玻璃吹制法流程示意
  
  贝格拉姆遗址地处阿富汗东北部的帕尔万省,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南麓的喀布尔河支流的南岸,西南距喀布尔(今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首都)约60公里。其地属帕尔万盆地,北为兴都库什山,西为巴格曼山,东南为河谷。在古代,这里是东伊朗、中亚与印度之间的交通要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贝格拉姆城址平面图,阿富汗珍宝展图录
  
  初,大月氏为匈奴所灭,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五部翕侯。公元1世纪40年代,大月氏五翕侯其一的贵霜翕侯丘就却(约公元30—80年在位)攻灭其余四部,统一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并南下印度。其子阎膏珍时期更是国势大张、商路畅通,贵霜成为与东汉、罗马、安息帝国并立的四大强国之一(贵霜帝国127年—230年为其巅峰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贝格拉姆城址即贵霜帝国的夏都迦毕试,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更是经济贸易重镇。不但与地中海地区、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十分频繁,更是融会了来自古希腊、罗马帝国、印度、伊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等等的不同文化。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迦毕试即系此地,而对其“异方奇货多聚此国”的描述也是相当真实。
  
  1937年,法国考古学家约瑟夫·哈金博士夫妇面对纷扰的环境和地区动荡的局势,在阿富汗开始发掘贝格拉姆遗址。贝格拉姆遗址分为两部分,北为旧王城,南为新王城,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迁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国考古学家约瑟夫·哈金博士夫妇,来源网络
  
  而这件贵霜王朝的玻璃器“来通”杯作为当时奢侈的商品就出自于新王城东部的10号库房遗址中(共发现两间库房,另一个为新王城的13号库房。)。据贵霜研究者考证封存的时间应该为公元55年左右,贵霜帝国君主丘就却趁印度—帕提亚(即“安息”)国王德菲斯去世之机,经阿拉霍西亚攻占该国的喀布尔谷地,重镇贝格拉姆因此毁弃,导致这批宝藏的主人——罗马商人在恐慌下匆匆掩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贝格拉姆10号房,阿富汗珍宝展图录
  
  “来通”(“Rhyton”的音译词)由希腊人命名,在希腊语中意有流出、联通之意。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释为英语pouere 倒酒器。“来通”杯本质上是一种角状杯,多为山羊、牛、马、鹿等草原动物的头部造型,液体从上端进,从下端动物细小的口中流出,部分还在出口处有管状的注子。从目前各地考古发现来看,早期“来通”杯分为两个创造的中心(是否为原创现在还未确定):伊朗和希腊。两地在题材上存在着广泛而开放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下限大约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前后,希腊——希腊化时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到安息王国时期。这是使用“来通”杯最普遍的时期,类型和材质多样(这件贝格拉姆出土的玻璃器“来通”杯就为这个时期)。公元3到8世纪前后,以萨珊“来通”杯为代表。从出土情况看希腊风格更偏向于头部写实,而波斯风格头部是抽象化的形象提炼,而这些特征都和他们地区的雕塑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希腊人相信“来通”杯是圣物,从神庙遗址出土的早期“来通”杯主要用在礼仪和祭祀活动中,到了波斯帝国和罗马时期仍然主要是作为一种贵重的祭器。据说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并且认为举起“来通”杯将酒一饮而尽更可以表示对神之尊敬。渐渐世俗化后开始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奢侈饮器。
  
  “来通”杯的由来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传说。克洛诺在克里特岛产下众神之王宙斯后,把他藏在伊达山一处山洞中交由那里的仙女们照看。仙女们用母山羊的羊奶和蜂蜜将宙斯哺育长大。年幼的宙斯十分顽皮,在玩耍时把母山羊的羊角折断。长大后他为了表示对母山羊的哺乳之感,将折断的羊角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使它能源源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物什,成为无穷财富和丰饶的象征。如:希腊的丰收女神提喀就经常以手持“来通”杯的形象出现,象征着富庶。而据此推测“来通”杯可能在起源和发展中吸收了兽角杯的形制。
  
  “来通”杯的使用习惯目前从考古发现可分为二种:一类是大口朝上,直接从其底端孔中流出饮用。如: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北齐石刻是一群胡人在葡萄架下饮酒,主角手持“来通”,从其拿“来通”杯的手势看,应该是用底部饮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北齐石刻画像上的手持“来通”杯,孙机《仰观集》
  
  另一种是与长杯配合使用,如:保加利亚索菲亚附近出土一件公元前4世纪壶形底部有流的银“来通”,器物腹部图案为一位长发胡须的神,左手高执一位头部做成斯芬克斯的“来通”,而右手拿着长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保加利亚索菲亚壶形银“来通”《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很明显都和中国在大口部饮用的习惯不同。
  
  那些在丝绸之路上的掮客们“利之所在,无所不到”,冒着身命危险就是为了赚大钱,期望手中的货品能使人感到不可思议,让它们的利润空间最大化,但同时却在不经意间带来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不管是贝格拉姆遗址的玻璃“来通”杯,或流入中国或被中国仿制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都是见证东西方“来往”的重要代表。
责任编辑:思思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