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次发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遗址

  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省首次发掘了一处明代土洞式佛窟遗址。遗址完整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画、洞窟形制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价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省绥德县满堂川镇修筑生产道路时发现的佛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礼佛窟2座、龛式窟3座、僧房窟1座。洞窟均坐北面南,系开凿于黄土断崖上的土洞窟。
  
  龛式窟保存状况较差,从残存后壁可以看出上部皆呈拱形,后两窟内发现有石质造像龛、圆雕石造像、泥质塑像头部、石供器等共计10件遗物。其中,造像表面覆泥塑形,部分背后尚可见题刻,有“天宝”纪年。
  
  遗址内最大的一座洞窟处于中部,平面呈向右倾斜的矩形,后部开龛。龛顶为尖拱形,龛后部高台上塑三佛并坐。前部中南部东、西两壁绘有大幅壁画。此外,根据四件在原位的石柱础,推测原来窟内中南部有柱式结构。窟内佛龛与前部壁面上分布有数组出资人题名,均为家庭式的组合。龛内还发现有汉画像门扉1件、纪年石柱身1件、石兽墩1件、圆口石供器1件、石夯1件。
  
  此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中,画像石门扉与绥德县藏1998年发掘的白家山张文卿墓(东汉永元十六年)石门图案为相同范本。造像龛与圆雕造像的时代根据造像风格与题记判断为唐代中期。石柱身、石供器上的纪年题刻可以推断其为明代中期。出土的陶盆、板瓦等也具有明代特征。
  
  专家表示,该类型的土洞式佛窟遗址还保存了礼佛窟和僧房窟的组合,在陕北乃至整个陕西地区都十分少见,加之掩埋较早,除局部破坏和坍塌之外,整体上完整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画、洞窟形制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价值。
  
  石窟所在地距黄河较近,处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交通的要道上,为研究明代中期这一地区的地理交通、佛教文化交流、氏族分布等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