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的出土古币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汉四铢半两

  

  朱家尖出土大量汉古币引起市民关注。上周六,本报摄影记者赶赴朱家尖对出土现场和追缴的古钱币进行拍摄。当晚,记者在查看图片时,发现其中一枚古币上“半两”两字相当清晰,但不知是汉半两还是秦半两,记者马上将图片发给中国钱币学会古代钱币专业委员会委员盛观熙先生,盛先生仔细审查鉴别后回电说,确认这枚古币是四铢半两,系西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前157年)铸造币,以前汉半两在我市从未出土,这次发现还是首次。

  

  上海《申报》1918年报道,普陀桃花岛茅山村村民胡松生在墓葬中挖掘出土2枚汉代五铢。这是此前舟山出土年代最早的钱币。汉半两在舟山也有实物发现,据盛观熙鉴别,均为后期流入,非本地出土。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五铢钱最早出现在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

  

  4月3日上午,承建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土建工程的朱家尖围垦开发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朱家尖蜈蚣峙码头附近一座小山取土时发现大量窖藏古铜币。次日,朱家尖镇政府与警察署当即展开文物收缴工作。市文物办工作人员赶到朱家尖,对此次发现进行调查。

  

  4月8日,应市文物办邀请,盛观熙对先期收缴的部分古币样品进行鉴定。盛观熙的鉴定结论与市文物办文博馆员黄亮的前期鉴定结论一致,先期收缴的10公斤古币中有7种不同时代的钱币:年代最早的是大泉五十,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开铸;另一种王莽时代的钱币是货泉,开铸于天凤元年(公元14年);东汉五铢是先期收缴古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余四种均为三国期间货币:属于蜀汉刘备的有三种:(直百五铢、定平一百、太平百钱),钱谱上均认为开铸于建安19年(公元214年),年代最晚的是东吴孙权于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开铸的大泉二千。

  

  上述8种钱币铸造年代跨越西汉文帝到东吴孙权不同朝代,时间跨度长达417年。盛观熙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出土古币后,发现这批钱币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尤其五铢钱磨损更严重。据此,盛观熙确认这批出土古币属流通币无疑。确定这批古币是何时入土成了考证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黄亮和盛观熙根据中国钱币史资料,提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上限是赤乌元年,即大泉二千开铸的公元238年,下限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开始改革币制,开铸开元通宝,废除前朝钱币流通。之后诸朝沿袭唐制。在这近400年中的一天,有人在这座小岛上埋下了重达几十公斤的钱币。中国的钱币收藏始于宋,会不会是收藏家所为?一般而言,这么大批量的唐前流通币入土不可能为收藏家所为。

  

  由于发现地点与普陀山近在咫尺,朱家尖在历史上又与普陀山有较深的渊源。有人推测这些钱币是普陀山僧人所埋。但是,目前有史记载的普陀山与佛门结缘时间是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西域僧来,燔尽十指,顶礼洞前,亲感菩萨大人相为说法,授以七色宝石,神通感通化已显于此。”(《大德昌国州图志》)。而普陀山香火起源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供观音像于潮音洞侧起,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始建不肯去观音院。

  

  那么,究竟是何人所埋?“最大的可能性是从海上来。”盛观熙认为,这批古币很有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公认起源于汉,舟山作为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明州海上门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三国后大唐前的舟山历史至今不见文字记载留传,《舟山市志》的大事记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翁山县开篇。所以大批古币入土基本排除系当时陆上居民所为。结合发现地点近海,山脚前原本有一条航道,直到建国后修塘围垦才成为陆地,古币埋藏时只用竹筐之类盛放,中串麻绳,极像仓促所为,很有可能是当时途经此地的商船因某种原因上岸后埋藏,后又不知为何没有挖掘,为今人留下了一处千年遗存。“这批古币出土最大的意义是补史,补上了舟山历史上这段空白。”黄亮、盛观熙这样看待出土古币价值。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