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汉中、成都三地青铜器联展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巡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汉三星堆的“铜人头像”等诸多青铜器正向观众诉说神秘地古蜀文明。近日,成都博物馆又举办了一场由古蜀及秦地演绎秦蜀之路的青铜器展览,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铜人头像”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次展览主要集结了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无论是以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构成礼仪体系,还是以青铜人像、面具、神树等作为信仰与神权政治的象征物,都在讲述着青铜时代地域间的差异与文化交流。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1楼1号临展厅开幕,展览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这其中包括55件一级文物。如第一次出现“中国”一词的“何尊”、揭示古蜀文明的三星堆头人像、从陕西到河北相距八百里皆有“亚伐”铭文的“亚伐方罍”等。这批青铜器既有当地的特色,又体现了汉中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还了解到,在此次展览中,借展自陕西汉中洋县文物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为出土后首次集中亮相。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此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魏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有25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包括55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成博进行展出,更是能够通过这些珍贵文物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展示在商周时代“蜀道”就是四川地区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

  位于秦岭两侧的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相继进入繁荣时期,这三个地区的青铜文明所体现出的差异与联系,既表明了各自在中国青铜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又为研究古代秦岭南北的交通线路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也体现了青铜礼器丰富的文化内涵及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展览集结了三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无论是以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构成礼仪体系,还是以青铜人像、面具、神树等作为信仰与神权政治的象征物,都在讲述着青铜时代地域间的差异与交流。

  展览中,宝鸡的青铜器是以西周青铜器为主,汉中地区则以商代青铜器为主;而蜀地青铜文明主要呈现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商周时期青铜器。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