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大规模古遗址联合考古启动 出土文物显示存在高原丝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2014年以来,考古学家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址,从出土文物显示的信息来看,在佛教进入青藏高原之前,青藏高原上已经孕育了发达的文明。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青藏高原的古代历史,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全国的考古专家,于本月初实施了有史以来西藏最大规模的联合考古。

  此次考古,主要是对阿里地区象泉河谷和札达土林的一些遗址的发掘,包括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和多处古人类遗迹。位于札达县的皮央东嘎遗址,此前曾出土过一些重要的文物,其中的青铜剑、陶器等文物都显示,在2000多年以前,阿里地区生活的人,和周边地区,包括当时的中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皮央东嘎遗址考古负责人 霍巍:以往认为高原上的人群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有了比较发达的文明程度,好像都是问题。我觉得最近阿里地区的考古发现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比方说曲踏墓地、古如甲墓地,这个里面出土了很多跟商业贸易交换交流,跟其他的文化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一些证据。

  象雄王国是公元七世纪以前,以阿里地区为中心的一个部落联盟,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和考古证据的缺乏,人们对象雄王国和象雄文化了解不多,专家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联合考古,找到与象雄文化相关的核心证据。

  曲龙遗址,又被称为“穹窿银城”,是阿里地区一处重要古遗址,最新的考古调查发现,以“穹窿银城”为中心,其周边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古代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曲龙遗址考古队队长 席琳:曲龙遗址绝对不只是银城那一片,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而且延续时间很长的一个遗址。我们要从中剥离出象雄的成分,除了银城那边那个大鹏鸟的地形之外,我们需要在银城找早期的证据,还需要在银城边上找早期的证据。

  此次考古,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专家组成,是西藏自治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考古行动。关于考古的最新发现,央视记者也会全程跟踪报道。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