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银制鸭形锁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锁片是清末民国时一种以金、银、铜、玉、翡翠等材质制成的挂件,旧时多给小孩佩戴,以起到驱邪降福、平安顺遂的功效。早期的锁片形制多为古锁式样,后形式不拘一格。

  

  从传世的锁片来看,诸多锁片上都雕刻有各类物象图案,其中还包含了一些以禽鸟为表现题材的,这些鸟类往往都有着祥瑞的寓意,如以鹤象征长命百岁;以鹌鹑代表平安和睦;以喜鹊预示喜庆吉祥。

  

  本文要介绍的这枚民国时期的老锁片(见图),为笔者在古玩市场所购。当时外表布满污垢,混杂在一堆古钱币当中,很不显眼。经使用牙膏擦拭后,很快恢复了其黄白灿烂的面目。该锁片为银制,鸭子造型,长4.1、通高3.1厘米,重3.4克,双面刻工,属典型的江南地区工艺。

  

  整体来看,像是一只向前凝视的鸭子。鸭子眼睛圆瞪,健硕可爱,具有一些人性化的特征;鸭蹼紧连,上面刻有细密小孔,使之形象更为立体。鸭子身上的细小条状纹脉刻画的很是精细,上部和身体连接在一起的为祥云形状,装饰有针线纹,中为镂空,这应是用于佩戴的穿孔。

  

  为何将普通家禽的鸭子选为锁片的主题呢?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一位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原来在民间,人们取其谐音,将鸭子称为“压子”。银鸭造型的锁片应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男女在婚嫁时,女方父母会将此锁片放到嫁妆当中,以寓意不久后的新家庭能添个男孩;二是给幼小的孩童佩戴,压住小孩,不让小孩给任何精灵鬼怪带走,这需要在小孩满月或过周的时候,由爷爷或外公来给小孩亲自佩戴上。作为传统旧俗,这两种用途似乎都有些神乎其神,但却表明了民间文化蕴含的美好寓意。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