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玉莲花冠
图1
图2
■湖南长沙 鲁敬平
这尊玉冠(图1),有关专家鉴为宋绾玉冠。玉冠以整块和田白玉雕琢。冠高6、长9厘米,外形镂雕双层似莲花瓣,顶部雕两片合瓣,使玉冠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莲瓣舒展,生机勃勃;冠内(图2)挖空,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圆形小孔,插入一束和田白玉簪(见图)。南宋陆游诗:“室无长物唯空榻,头不加巾但小冠。”喻及此物最为贴切。
在古代,男人和女人一样,都留长发。男子在童年,将头发扎两个小鬏在头顶两边,称“总角”,或者将两个小鬏分别垂于耳后,称“垂髫”。到少年时,将长发束起披于脑后,称“束发”。只有到了20岁弱冠之年,才能戴帽,循礼称冠,便于将长发绾卷。有文献记载,男子在戴冠之前,要举行仪式行冠礼,分三次戴冠。首先戴黑麻布做的缁布冠,表示有了参政的资格;接着戴白鹿皮做的皮弁,表示可以参军了;再接着戴红中带黑的素冠,表示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了。古代男子冠礼后戴上礼冠,才能称得上身形端正,颜容平和。充分说明了戴冠的重要性。
玉冠是与封建体制下的礼制紧密相联的。史料记载,周代就形成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学者研究得出,我国红山文化时期就有玉筒冠,新石器时代的“三皇五帝”时就已制用了“冠冕”,夏商时代用抽象于“鸟雀”形冠,宋代用玉花冠与玉羽冠,明清时出土有玉“卷梁冠”,冠下有发髻绾束于头顶。
宋代,封建礼仪依存,通常有三种服饰:朝服、公服和时服。朝服和公服的用途与前代相同,时服是皇帝每年按季节不同,赏赐给近侍和文武官员的时令服饰。
宋代正规服为朝服,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下朝后王公贵族则脱掉朝冠,戴上其他冠饰。玉冠就是王公贵族退朝或歇居时所使用,可见绾发玉冠只有文人、士大夫等有身份地位的人方可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尊玉冠,玉质润,色洁白。润似孩童肌肤,白似荔枝果肉,发绾其内婉如柔丝顺充盈,戴于顶想必配戴之人是身形端正,颜容平和,眉目清雍。
这尊宋绾玉冠,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供当代学者去挖掘,但它记载的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它传承着华夏能工巧匠勤劳勇敢的故事,承载着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印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