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德化窑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图所示这件清代德化窑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盘,宽板沿、弧壁、平底,足墙内斜。胎骨洁白呈糯米质,釉面晶莹肥厚,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花色淡雅泛灰,盘内底中央采用双勾平涂画法绘折枝花卉和一朵小菊花,周围连续十段弧形纹,内布鱼鳞锦,口沿内壁二十开光,每开光分别装饰折枝花卉与鱼鳞锦、万字及杂宝图案,互相对称列置。

  

  这件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盘在外销瓷中被称为“克拉克瓷”,日本学者称之为“芙蓉手”,此类开光花卉纹盘为清顺治到康熙年间福建德化窑制品。

  

  “克拉克瓷”的称呼由来已久,早在万历三十年(1602)和三十一年(1603),葡萄牙克拉克港的两艘商船先后从中国贩来的大宗商品(主要是万历年生产的瓷器)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的瓷器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受到众人追捧,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争相购买,于是这种瓷器不胫而走,在欧洲引起轰动。由于这批中国的瓷器是从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上得到的,产地不明,在荷兰又是首次亮相,所以此类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其实早在16世纪,中国的此类瓷器已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中使用。不过,经过那两场拍卖活动,克拉克瓷声誉日隆,并走红整个欧洲以及世界,“克拉克瓷”一度是欧洲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以及东南亚各国皇室与平民所钟爱的珍宝,成为身份的象征。

  

  克拉克瓷在世界陶瓷史上是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一方面,克拉克瓷的输出,促进了中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其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艺术从巴洛克风格转变成洛可可风格。另一方面,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喜爱以及贩运克拉克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导致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波斯等国纷纷对克拉克瓷进行仿制,这种大规模的仿制促进了欧洲陶瓷产业的发展,最终生产出真正的瓷器。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