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挖出明朝古墓尸体完好
日前,河南省太康县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干尸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
多名网友发帖称,3月20日前后,在河南省太康县万城商贸集聚港东南方一个下水道施工现场,进行机器作业时挖出了一座古墓,引发众人围观。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顾姓,明朝官员,为明朝御史顾佐之孙,太康县文物部门获悉后,立即赶去现场,24小时专人值班。
据《太康县文化志》载,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任御史。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
顾佐(1376-1446年)为官刚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相传顾佐入内廷办公,独处一间小夹室,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人们称他为“顾独坐”。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此次出土的墓葬,为顾佐之孙顾朴。有网友称,工地上出土了宝剑、扇子等文物,被人拿走不见踪影。
对此,太康县县委宣传部葛副部长告诉记者,在太康县的毛庄附近,确实发现一座古墓,系明代顾姓官员之墓,现场发现干尸等。顾姓人在明代有多人为官,生活在太康的后人也很多。经当地文物部门考察,认定并无太多文物价值。对于网传的文物被人哄抢一说,并不属实。“明代严惩贪腐,官员多是薄葬,所以墓内并无值钱器物。”
文物专家、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恒则认为,现场出土了官服、干尸等,肯定有考古价值,“五六百年的尸体,比较完整,官服几乎没有破损的地方,怎么能说没有文物价值呢?”
10名“摸金校尉”夜盗宋代古墓 吸入毒气4人身亡
据习水县政府网7日通报,共有10名外地男子参与盗墓。事发后,墓内有3名男子当场死亡,另一重伤者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名轻伤者经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另2名“望风”男子被抓获。
据称,盗墓贼在此已打下了一个深约8米的洞,欲通向墓内。但在掘进中,他们可能遇到了石头,试图破坏时,在洞内使用了燃油发电机,并在洞口铺了棉被以阻隔声音传出,结果导致空气不流通,有毒气体在洞内聚集。
工地现古墓施工人员偷藏青铜剑 多次交涉后上交
2月13日,安徽阜阳一在建工地进行挖掘作业时发现古墓葬群,当地文物部门随即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此同时,文物部门接到举报称,墓葬中有一把青铜剑被一名工地施工人员私自藏匿。阜阳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经过多番交涉劝说,该施工人员已主动将青铜剑上交,故免于对其处罚。此外,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藏匿文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