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何尊”在成都博物馆展出
2018-08-03 09:11:55 来源:《艺术博物馆》杂志 已浏览次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号临展厅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何尊

亚伐方罍
何以为尊 我有中国
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了一件伟大的青铜器——它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礼器,被大家称为“中国”之源。为何说它是“中国”之源?当年,在出土之后,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专家在何尊底部发现了一篇12 行共122 字的铭文。这篇铭文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完成武王遗愿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是指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在此之前“中”和“国”两字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很常见,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却是首次出现。
何尊的造型同时也透露出“狞厉之美”。自上而下的纹饰以动物为主题,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腹部为饕餮纹,高浮雕的手法让饕餮巨目裂口,粗大的卷角翘出器外,有腾跃欲食的动感,神奇威严。下部为周人崇拜的凤鸟纹,以云雷纹填地,疏密有致,纹饰严谨,静立的何尊散发着谲秘、威仪的气质。何尊的伟大在于它的铭文价值,仅仅两个字,记录了辉煌的历史,承载着“中国”的文脉。这些字迹成为数千年后写给亿万中国人的信。
青铜之光 文明交汇
除了“何尊”,本次展览中的“亚伐方罍”(léi)器型完整、纹饰精美,十分引人注目。从文献中我们知道,罍可以用于盛放酒水,是古时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
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苏村小冢的亚伐方罍,是汉中地区目前发现的大型铜礼器。有趣的是,这件“亚伐方罍”,左耳内壁铸有铭文“亚伐”二字。而1978年,河北西木佛村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卣,卣盖及器身上也有“亚伐”的铭文。从陕西到河北,相距八百余里,“亚伐”铜器如此分散,这可能与当时的战争、封赏或氏族联姻有关。
本次展览中,借展自陕西汉中洋县文物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为出土后首次集中亮相。这批青铜器既有当地的特色,又体现了汉中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古蜀秘宝 串联文化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将古蜀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批礼器,神奇、威严,描绘了古蜀王国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景,显示当时浓重的神权政治色彩。本次展出的铜人头像就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这类头像通常用于祭祀,希望起到沟通神灵的作用。
蜀地与外界的交流,在中原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所体现,卜辞中多次出现与“蜀”相关的内容。特别是沟通秦岭南北的枢纽汉中平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就结合了蜀地与中原的特征,暗示着两地的交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