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写“鱼”世无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州博物馆藏有八大山人所绘的《有余图》轴(见图),水墨纸本,尺寸110×43厘米。

“四僧”中的八大山人,在驾驭艺术笔墨的同时,不仅画出的是民族气节,更是内心深深不屈的文人傲骨。贵为皇室宗亲,他的绘画艺术思想既单纯,又十分天真,笔墨多以临摹和学习历代名画为主流。由于独具个性,临摹古画常“取神而遗形”,从不亦步亦趋而刻意为之,故于笔墨中,深得古人画境堂奥。其笔下山水,有云烟,有丘壑,更有密林飞涧。笔墨幽奥气清,敷色苍浑古润,毫无时人囿古俗然之态。花鸟本入宋元,能入古鼎新。

  入佛入道,并不是山人本意。文人自存傲骨,以及对清廷列强的切腹之痛,让他内心气节,决不屈从于“满鞑子”。那么贵为“旧王孙”的八大山人,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抵御强人。也只有通过自己手中之笔,方能泄愤!云游天涯的八大山人,足迹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他有交往的挚友,但并不太多。由于秉性孤傲,一些人并不入他的法眼。曾见有写给“鹿村先生”的几通信札,可见山人还是位有血有肉的云间高士。人们常谈到山人画风的“冷逸”,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此并不奇怪。画风的“富贵”“冷逸”笔墨,也只是画家思想内涵的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冷逸”的大写意画风,自古有之,上至梁疯子,下逮“青藤白阳”。而八大山人在古法的基础上,有传承,又有发展。

  八大山人写鱼无数,而如此墨笔大鱼,构图呈几何“三角”状,赏后让人百品不厌,回味无尽。山人构图自有古法,从不杜撰。关键是他的思想和笔墨,用笔苍浑劲拙,霸气冷逸的“墨彩”,让人震撼!为什么山人多写“孤鸟、孤虫、孤鱼或者孤枝”,这可能就是山人的思想画风。因为山人从来都是一个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只写“一鱼”,远离尘埃和喧嚣,是自己追求画面的无上宁静。看起来我十分孤独,实则不然,我有取之不尽的远山近水,有山泉自由自在遨游的“顶级鳜鱼”,我的生活清新而富有灵性。虽山人画笔透着股空寂和冷逸,然对现实生活,内心还是充满美好憧憬的。

  画旧有一跋,颇打趣:“此等笔墨,近世罕有。人莫能识,不意在徐青藤后,复有一徐先生在也。”又跋“秬老走千里外觅得,非真知八公者不能有此,闲怀把玩之余,为之一快。己丑春上,稚震时年七十有五。”跋中所谓,八大山人此种画法,近世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生于徐青藤之后,仿佛青藤先生还依旧活着。足见对八大山人评价之高。“秬老”(待考?)于千里外觅得山人宝画,是位真识山人画迹的知音高人。我(指稚震,待考?)能有幸开眼拜读山人画迹,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